与癌共生九载:追光向暖的跋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22:07 1

摘要:九月的风裹挟着秋意,掠过窗沿时,我凝视着体检报告上“病情进展”的字样,指尖的温度悄然褪去。九年了,从2016年肺部那枚悄然探头的结节开始,这场与癌症的缠斗,如一条漫长崎岖的路,我蹒跚踱步,却也用尽了全身气力。

九月的风裹挟着秋意,掠过窗沿时,我凝视着体检报告上“病情进展”的字样,指尖的温度悄然褪去。九年了,从2016年肺部那枚悄然探头的结节开始,这场与癌症的缠斗,如一条漫长崎岖的路,我蹒跚踱步,却也用尽了全身气力。

2016年体检,肺部结节初次“露面”,那时总觉是仪器太过“敏感”,没将它放在心上。直到2017年,结节疯长至3cm,“肺癌”二字如惊雷般砸进生活,震得人浑身发颤。7月31日的手术台前,我攥紧家人的手:挺过去!9月,巩固化疗的药水顺着输液管涌入血管,呕吐、乏力如潮水反复将我淹没,那时天真地以为,手术加化疗,便能将病魔牢牢拦在身后。

2021年复查,一盆冰水骤然浇透了我——癌症复发转移。培美、顺铂、贝伐珠……这些拗口的药名成了日常,四次化疗后,以贝伐联合培美维持治疗,我像守着一座脆弱的堤坝,盼它能挡住癌细胞的汹涌。可2022年,病情还是冲破了防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奔赴重庆肿瘤医院,加入A166临床试验。最初的效果简直是奇迹,病灶在缩小,我甚至能感知到身体里重新涌动的生机,以为“赢一次”的愿望终于要实现。

命运却总爱开玩笑。特殊时期,红码、隔离一次次打断治疗节奏;更可怕的是,周围神经损伤悄然袭来:视力日渐模糊,手脚像套了层麻木的壳,连端起水杯都变得艰难。身体的痛苦尚可忍耐,治疗被反复割裂的绝望,却像细针般一下下扎着心脏。不得已离开重庆转往华西,2023年2月,换上prj1-3024,可仅一个月,复查报告又给了我沉重一击——病情再次进展。那时的我,已被各种治疗耗得不堪重负,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疲惫,只能回到宜宾,做最后一搏。

紫杉醇、替雷利珠、顺铂联合放疗……几种治疗叠加,疼痛成了最忠实的“伴侣”,夜里常被疼醒,汗水浸湿被褥。五次化疗后,换成替雷利珠联合贝伐维持,后来贝伐又换成安罗替尼,病情却依旧缓慢而坚定地“向前”。8月,我再次奔赴华西,尝试HER2与PD-L1双靶点的CAR-T治疗——那几乎是当时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一个月后,“治疗失败”的结论,彻底抽走了我最后一丝力气。

走投无路时,我回了家,试着自行服用安罗替尼与阿法替尼。两个月里,看着病情从“可控”滑向“失控”,我开始在家吸氧,连起身走到窗边都变得困难,生命的光似乎正一点点黯淡。

就在这时,芦康沙妥珠单抗上市了。像濒死者抓住浮木,这是我最后的希望。2025年1月27日,我用上了这种药。次日,奇妙的变化发生了:身体的沉重感在减轻,呼吸似乎也顺畅了些。3月复查,肿块竟真的减少、缩小了!那一刻,我握着报告单,终于能在晴天慢慢走到楼下,看花开得热闹。那几个月,是九年来最轻松快乐的时光,我像重新活了一次,贪婪地享受每一分平静与暖意。

可癌症,终究是狡猾又顽固的对手。九月的复查,“进展”二字再次出现。九年多了,我从最初的惶恐、拼命抗争,到中途的挣扎、怀抱希望,再到此刻望着窗外的天,心里反倒生出一种奇异的平静。不是放弃,是与自己和解——我已用尽所有能试的办法,与癌共生的三千多个日夜,每一步都走得用力,每一次与希望的相遇,都曾照亮生命的角落。

此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带着淡淡的暖意。九年抗癌路,如一场追光向暖的跋涉,即便前路仍迷雾重重,那些被希望照亮的时刻、家人不离不弃的陪伴,都成了生命里最珍贵的印记。我或许无法预知终点,但至少,我认真活过每一段与癌同行的时光。

来源:长寿健康的小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