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是舵手;他们,是领头羊;他们,是才能卓荦的团队灵魂;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坚如磐石的决心,引领学科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让我们通过【学科掌门人】系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医者情怀和学科故事……
他们,是舵手;他们,是领头羊;他们,是才能卓荦的团队灵魂;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坚如磐石的决心,引领学科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让我们通过【学科掌门人】系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医者情怀和学科故事……
若将彭创比作一种植物,最贴切的当属藤蔓:从贫瘠土壤中破土而出,以极强的韧性向上攀援,在岁月磨砺中延展出繁茂枝叶。他身上浓缩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内核——从农村少年成长为全国顶尖肝胆外科团队掌门人,每一步都走得艰辛而笃定。
▲在2024年中国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学术会议上,彭创向外籍专家提问。
学医是天意,努力是天性
彭创出生于湖南益阳农村,高考时因“跳出农门”的朴素愿望选择学医。1990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益阳卫校附属医院工作,看似安稳的生活并未消磨他的斗志,他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自发组织英语学习班,自费请高中老师授课,每天辗转不同场地“打游击”式地学习。
1993年,受朋友备考研究生的激励,他开启八个月“魔鬼训练”——每日学习12-14小时,夜宿教研室,虽未能一举中榜,却将960多页的《外科学》烂熟于心。“理论打通了以后,教学工作更加驾轻就熟了,实践能力也直线上升。”
▲彭创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录制本科生视频教材。
援津万里行:淬炼成钢
1996年,在益阳卫校一边上课、一边看病、一边做手术的彭创,本以为自己真要安稳地“了此一生”,没想到老天又给了他新的机会:他接到上级通知,要派一支医疗队赴非洲,参加为期二年的援外工作。在得到妻子支持后,彭创立刻报名。
凭借着坚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英语水平,彭创从108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援非队员。赴津巴布韦前的两年间,他辗转益阳各医院学习妇产、神经、胸外等多学科手术,为海外行医蓄力。
1998年3月,彭创踏上非洲土地,在津巴布韦布拉瓦约联合医院(U.B.H)驻守25个月。期间,他累计接诊8200余人,主刀手术1800余台,从一名普通的HMO(Hospital Medical Officer)晋升为Senior Registrar再提升为Acting Consultant,成为津巴布韦最高级别的外科医生之一。
面对术中艾滋病患者血液多次喷溅的险境,他用电刀灼烧伤口、沸水消毒后继续手术;他首创“乙状结肠扭转复位系膜缩短术”,为U.B.H医院贡献了一种新的治疗乙状结肠有效方法……
渐渐地,他成为了同事眼中无所不能的Dr. Peng,甚至电话交换机出了故障,同事也请他去帮忙修。离开非洲时,U.B.H医院院长在给津方卫生部的信中评价彭创:彭医师如果能留下,U.B.H乃至整个津巴布韦都将受益。
▲面对每一台手术,彭创都有着足够的敬畏心,他常说,“没有‘小手术’,只有‘小医生’,每一台手术都是从零开始。”
破茧重生:从“高龄规培”到学科掌门
2000年回国后,彭创不再安于现状。他开始攻读在职研究生,期间还担任了单位抗击非典医疗队的队长。2003年,彭创以千分之五的好成绩考上了湘雅医学院的统招博士,正式与工作了十多年的益阳卫校告别。2006年博士毕业时,他做出惊人决定——以40岁“高龄”进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与20多岁的医学生同场规培。
“自尊心被碾碎,但信念从未动摇。”一年内,他19次考试总分第一,以绝对优势留院。好友劝他:“省人民医院的肝胆本身就是全国领先水平,你从益阳卫校来,又到非洲去,最后来这里,20年你都不一定赶得上这里的水平。”彭创心中虽沮丧,但十几年过去,他早已清楚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人,心中的那团火苗已然越来越清晰。
▲2010年,彭创服从科室安排到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2007年,彭创成为总住院医师,那时他住在南门口的集体宿舍,开始了自己的“闭关修炼”。在这个小房子里,他一年产出8篇文章,在清苦中夯实专业根基。正是这心无旁骛的两年,彭创像一棵大树一样不断向下汲取养分,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环境,扎根在了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他服从科室安排到美国深造,更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也获得了自信。
慢慢地,彭创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踏实肯干的品质获得了吴金术教授和同事们的认可,2012年,他竞聘成为科主任,在原医疗组的基础上组建肝胆七八病室(肝胆特需科两个病区)。刚刚开科的肝胆七八科拢共只有8个病人,两层楼里全部是空床。
新科室如何生存?人才队伍能不能够稳定?接踵而至的压力让彭创喘不过气。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和当时的副主任易为民商量:“你负责守家管好病人,我去外面会诊、拓展。”
▲彭创珍藏的照片,他将其命名为“开心一刻”。在彭创眼中,患者赠送的锦旗即是至高无上的奖章。
他在科室内部推行“十大服务用语”“十大服务禁语”制度,将“把病人当朋友”的理念刻入团队基因。2013年,他跑遍全省14个地州市义诊巡讲,开展“双向转诊”;印制名片发给每一个病人,对出院病人进行追踪随访、服务……在彭创带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肝胆七八科的病房很快“一床难求”。
新科室要生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技术上已经接近天花板,那就在服务上发力。”2013年,彭创首创国内第一家“肝胆外科疼痛关爱病房”,对患者疼痛进行分级,再针对性处理,尽量将患者的痛感降到最低值;2014年,他创新性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打造湖南省首家肝胆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并将此项工作推行至全省,2018年,他成立湖南省ERAS专业委员会。短短数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七八科从“零起步”发展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名副其实的“窗口科室”,连续11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领航者:心火不熄,步履不停
2018年,在院领导和吴金术教授等前辈的支持下,彭创执掌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面对拥有9个病区的“巨轮”,他聚焦三大战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技术高地,建立移植、消融、内镜等高端平台;构建国际-国内-省级-地市协作网,扩大学科辐射力;培育青年人才梯队,保障学科可持续发展。
▲彭创与带教研究生的合影。
七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稳居复旦医院排行榜华中前三,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资助超2千万元,获评湖南省科技进步奖5项;学科团队中人才济济,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杰青、省优青、省121人才、225人才等一大批优秀人才;2024年底,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通过五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彭创还牵头带领团队制定《肝胆胰外科疾病ERAS临床路径湖南省专家共识(2022版)》、《肝胆管结石综合诊疗湖南省专家共识(2024版)》、《肝门胆管癌诊疗湖南省专家共识(2025版)》并均在权威刊物公开发表。
2024年,彭创成为湖南省ERAS质量控制中心首任主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ERA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脚下是扎根的土地,前方有实在的目标“,作为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学科掌门人的彭创,依旧带领着团队坚定且踏实地前进着。
春华秋实,周而复始。今年的彭创58岁,在旁人眼中或许已到了功成身退的年纪。但彭创心中的火焰依旧燃烧着,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新一年的发展规划早已在他胸中成型:带领团队“重走长征路”,开展下乡帮扶;继续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标准示范病房建设的培训班,将全国肿瘤消融培训基地、超声培训基地、结石内镜处理培训基地落户省人民医院;推进MDT 团队诊疗,进一步攻克肝胆胰恶性肿瘤;着重办三场学术盛会,凝聚学科顶尖力量,共话发展……
“我不能躺平,学科要发展,大家要前进,心中没有一团火怎么去照亮别人?”如今,作为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学科掌门人的彭创,依旧带领着团队坚定且踏实地前进着,正如他的微信头像——脚下是扎根的土地,前方有实在的目标。这条路,他走得踏实;这团火,始终炽烈如初。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吴心怡
(编辑Wx)
来源: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