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身边好多有教资证的朋友,一毕业就盯着考编,考了两三年没考上还焦虑。其实真不用这么死心眼,2025年教育行业早有新方向了,我给你说三条实实在在的路,都是身边人试过能赚到钱的,比考编灵活多了。
我身边好多有教资证的朋友,一毕业就盯着考编,考了两三年没考上还焦虑。其实真不用这么死心眼,2025年教育行业早有新方向了,我给你说三条实实在在的路,都是身边人试过能赚到钱的,比考编灵活多了。
一、教育咨询师:帮家长解决“孩子升学愁”,比教书赚得还多
我邻居张老师,之前在县城私立中学教语文,每月工资4000多,累得直掉头发。去年转做教育咨询,现在每月能拿小一万,还不用坐班。你别以为这是随便给家长提建议,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规划特别上心,从小学选兴趣班到高中填志愿,都愿意花钱找专业的人指路。
(一)现在做这行正是时候
我看教育行业的报告里说,2025年教育咨询整个市场都快到1500亿了,尤其是职业规划这块,上半年就比去年涨了快六成。为啥这么火?现在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2025年都突破1200万了,家长怕孩子将来找不着工作,早早就想给孩子规划方向。
就说苏州的王姐,她儿子初二,数学总在及格线徘徊,报了三个补习班都没用。后来找了个教育咨询师,人家没上来就推荐课程,先跟孩子聊了俩小时,发现孩子不是学不会,是之前被数学老师批评过,心里怵这科。咨询师先帮孩子调整心态,又对接了个擅长趣味教学的老师,三个月下来,孩子数学直接提到80多分,王姐逢人就说“这钱花得值”。
(二)想做这行,得会三件事
不是有教资就能做,得有真本事。第一得会“读家长和孩子的心思”,比如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是孩子觉得学习没意义,你得挖透这点;第二得会用工具,现在好的咨询机构都有AI测评系统,输上孩子的成绩和兴趣,就能出个大概的规划方向,省得你瞎猜;第三得有资源,比如哪个学校有特长生名额、哪个培训机构靠谱,你得门儿清,不然家长凭啥信你?
北京有个张咨询师,手里攥着20多所重点中学的招生信息,去年帮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通过科技特长生名额进了市重点,家长直接给了她8000块感谢费。当然你刚开始没资源也没关系,先从社区里帮邻居免费分析,攒点口碑,慢慢就有人找你了。
(三)赚钱方式灵活,但别踩坑
赚钱路子也多:给单个家庭做咨询,一次收500到2000块;要是家长想长期跟着你规划,办个年会员,3000到10000块不等;还能跟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帮他们做整体方案,一个单子就能拿10万到50万。
但有个大坑必须避开: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机构合作!2025年教育部查得严,没《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都是黑平台,我之前听一个同行说,他朋友没看资质就加盟了个小平台,结果平台被查,加盟费全打了水漂,还得配合调查,太不值了。
二、教育测评师:用技术看透孩子“问题在哪”,线上线下都能赚
现在家长不光关心孩子考多少分,更关心“孩子为啥学不好”“有没有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育测评师了。我刷招聘软件的时候,看到重庆儿童医院招这个岗位,底薪8000还包住宿,要求有教资证、会用简单的测评工具,光初审就刷了几百个,可见多抢手。
(一)这行缺口大,国家还支持
国家现在也在推这个事儿,中科院去年联合人民日报搞了个“青少年素质测评师”计划,三个月就招了700多人,覆盖了59个城市。而且现在儿童心理测评师缺口超20万,你要是有证,去教育机构、心理咨询中心上班,月薪轻松过万;不想上班的话,线上做测评也能赚钱。
厦门的陈老师,之前是小学班主任,去年考了测评师证,在抖音开了个账号。每天晚上八点直播,教家长怎么通过孩子吃饭、写作业的习惯判断专注力,还免费给前三个连麦的家长做简单测评,现在粉丝快10万了。光接测评平台的推广,每个月就能赚4000多,加上线下给孩子做深度测评,月入过万很轻松。
(二)从新手到能赚钱,就三步
第一步先拿证,中科院心理所就有线上培训,3000到8000块钱,学完考试合格就能拿《家庭教育指导师》证,这个证在行业里挺认可的。第二步得会用工具,比如现在常用的“中科心知数智心理教练平台”,输入孩子的信息,能生成一份详细的报告,连孩子的情绪波动规律都能分析出来,浙江有个中学用了这个,学生心理问题发现率提高了40%。第三步就是攒案例,刚开始可以去社区做免费测评,帮30个家庭做完,基本就知道怎么应对各种情况了。
南京的王老师就是这么过来的,去年在社区免费帮30个孩子做测评,其中有个孩子总爱发脾气,家长以为是叛逆,王老师通过测评发现是孩子专注力不足导致的焦虑,给了调整方案,一个月后家长就主动介绍朋友来找她,现在她的预约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三)这三个场景最赚钱
第一个是学业诊断,帮家长弄明白孩子为啥偏科、成绩提不上来。上海有个小学用了AI测评,数学优秀率从30%涨到48%,校长都说“以前靠经验教书,现在靠数据说话,靠谱多了”。第二个是心理疏导,现在很多孩子有厌学、抑郁的苗头,测评师能通过沙盘游戏、脑科学测评,帮孩子找到问题根源,深圳有个测评师,帮一个厌学半年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家长直接送了面锦旗。第三个是职业规划,给高中生做“大数据画像”,推荐适合的专业和大学,去年有个测评师帮85%的学生都进了理想院校,现在好多家长都慕名找她。
三、教育科技产品经理:把教学经验变成AI课程,赚技术的钱
我认识个朋友,之前是中学数学老师,有教资证,三年前转做教育科技产品经理,现在在科大讯飞上班,月薪快4万了,比当老师的时候翻了三倍还多。你别以为这需要懂编程,其实更需要的是懂教学——知道老师需要什么、学生容易在哪卡壳,再把这些需求变成产品。
(一)2025年做这行,政策市场都给机会
2025年中小学AI教育成了必修课!北京1400多所学校都开了AI课,小学生得会用智能语音交互,初中生要学模型训练,高中生还得试着开发算法模型。这一下就缺了好多懂教育的产品经理,像福建的人才教育科技公司,招这个岗位给20-25k的月薪,还不用加班。
而且市场也大,2025年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能到700亿,2030年快到3000亿了。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大公司都在砸钱搞AI课程,你要是能参与做个爆款,年底分红都能抵上之前一年的工资。
(二)不用懂编程,但得有这三种能力
首先得懂教育,知道怎么把教学逻辑变成产品功能。比如粉笔之前做的AI面试辅导系统,就是把历年教资面试真题和考生常犯的错误输进去,自动给考生生成答题策略,成本比请老师辅导降了50%。其次得大概知道技术能做啥,不用你会写代码,但得知道AI能做测评、区块链能存数据,比如广东珠海用区块链存家庭关系数据,房产继承时间从30天缩到10天,你得能想到这些技术在教育里怎么用。最后得会算账,知道这个产品怎么赚钱,比如有个平台搞“免费体验AI课+付费升级系统”,7天内付费率就涨到40%。
广州有个团队去年做了个“智能错题本”,就是靠懂教学的产品经理,知道学生错题不是光改答案就行,得分析错因、找同类题练习,最后这个产品半年就有50万用户,年营收破了亿。
(三)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第一别滥用技术,教育部去年明确说了,老师不能用AI直接生成教案,学生也不能用AI写作业。我朋友公司之前做了个AI教案工具,让老师直接用,结果被查了,罚了50万,还得整改,折腾了小半年。第二要保护学生数据,去年有个平台泄露了学生的测评信息,被罚款200万,老板肠子都悔青了。第三得跟着政策走,比如重庆要求教育产品得实践一年以上才能推广,你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得留够验证时间,别着急上线。
最后说两句实在的:别把教资证当“考编门票”
有教资证说明你懂教育、会沟通,这是很大的优势。2025年教育行业早就不是“只有考编一条路”了,不管是帮家长规划、给孩子测评,还是做教育科技产品,只要你肯琢磨、肯学习,都能找到赚钱的路子。
当然也得记住,不管选哪条路,别想着走捷径。比如别伪造证明、别跟没资质的机构合作,政策红线碰不得;做事也得凭良心,教育行业最看重口碑,你帮家长解决了真问题,人家自然会信任你。
手里有教资证的朋友,不妨试试这几条路,说不定比死磕考编更适合你!
来源:生活观察家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