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531):人家都是军区司令,为啥他是警备区司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1:25 1

摘要:田承嗣陪伴史朝义走到最后,属于顽固死硬分子;最终又出卖史朝义,属于无节操没信用;自己承认杀人无数、坏事做尽,属于罪大极恶。

河北四家藩镇,最有可能被拿来开刀的,是田承嗣。

田承嗣陪伴史朝义走到最后,属于顽固死硬分子;最终又出卖史朝义,属于无节操没信用;自己承认杀人无数、坏事做尽,属于罪大极恶。

光有这三条,不一定被收拾,还有最要命的一条:势力最弱。

为什么这么讲?看职务就知道了。

其他三家都叫某某节度使,就他叫‘防御使’,人家都是军区司令,就他是警备区司令,实力强弱一望可知。

为什么田承嗣实力弱?

因为他陪史朝义打到最后。

作为安史集团骨干,田承嗣之前当过魏州刺史、睢阳节度使。史朝义从洛阳败退,他带四万多人前来会合,之后一路被官军追着打,不是‘败走’就是‘击破之’,决定性的下博之战,更是“大败,积尸拥流而下”,损失惨重。最后被围困在莫州(河北任丘),史朝义又带‘五千精骑’出逃,这一连串消耗,还能剩下多少?

还有一点,别人都是在自己地盘就地任职,他在莫州投降,却安置到魏州任职,这里面有点门道。

莫州属幽州节度使李怀仙管,为什么不就地让田承嗣当个莫州防御使,既缩减李怀仙地盘,又孤立田承嗣,多好的事?

这就涉及到朝廷的平叛方针。

因为兵力有限,李豫定下方针:只消灭史朝义和他的燕国,解决政权对立的问题,其他人一概不问。

之后的作战行动,紧紧围绕这个方针进行,具体表现就是不攻城、不占地,大纵深机动作战,一切以消灭史朝义为目标。

这种情况下,说起来打了不少胜仗,实际并没有分兵占领地盘,李怀仙、李宝臣、薛嵩投降,都就地委任为节度使,河北剩下的地盘,包括魏州等地,怎么办?

这些地盘在谁手里?还在原叛军大小将领手里。阻力最小、最省事的办法,是派田承嗣去接收。

他是原叛军高级干部,在魏州当过领导,现在算有功人员,手头还部队要养活,让他接收,既给出路,也省了朝廷的麻烦,一举两得。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地盘虽然有了,但是个什么地盘?是对抗一线,是战争余烬。史朝义撤退时,曾“率魏州兵来战,又败走”,魏州壮劳力肯定牺牲不小,加上手头那点残兵,田承嗣在河北军阀里实力最弱。级别是跟着编制走的,有多少人,编多大部队,这就是为什么给他职务最低。

总结一下:别人拿到的是基本完整的军区,田承嗣拿到的是一个打烂的摊子;别人是没打就降,田承嗣是走投无路才降。假设你作为朝廷,现在要整编投诚部队,该不该拿他第一个开刀?

田承嗣怎么办?

田承嗣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员好将,他的做法和思路,像极了一个人:王世充。

王世充的特点是永远进攻,势力大要进攻,消灭对手;势力小更要进攻,方能生存。

田承嗣什么时候决定进攻的?不清楚。但李豫广德元年五月下令调整河北地盘,对薛嵩和田承嗣‘局部削藩’,绝对是一个催化剂:皇上都动手了,我不还手难道等死?

还手,也是要机会的。

机会真的来了。

命令才下没多久,仆固怀恩叛变、吐蕃回纥入侵,朝廷自顾不暇,根本腾不出手管河北的事,这给了田承嗣休养生息、壮大实力的机会。

从广德元年朝廷意图削藩,到大历八年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四圣庙’,中间隔了十年,这十年里田承嗣可没闲着,重点干了一件事:练兵。

承嗣举管内户口,壮者皆籍为兵,惟使老弱者耕稼,数年间有众十万;又选其骁健者自卫,谓之牙兵。

不但扩军备战,还建立特种兵部队‘牙兵’,这个特种部队,将成为唐朝一个无比牛逼的存在。

有了十万兵,就可以和朝廷叫板?

并不是。练兵才花几年时间,立四圣庙在十年后,这期间,田承嗣在默默做着另外一件事。

来源:一分钟神思漫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