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重庆酉阳警方在广东省四会市一家网咖带走了一名长发女子。该女子曾是这家网咖的当红主播,更是一起精心设计的诈骗案重要嫌疑人。与此同时,她的嫌疑人同伙——受害人的亲表侄冉某也在重庆落网。
封面新闻记者 马嘉豪
手机那头的“亲密女友”和“热心表侄”,竟是现实中的情侣搭档,两人联手演绎了一场针对亲人的“杀猪盘”。
近日,重庆酉阳警方在广东省四会市一家网咖带走了一名长发女子。该女子曾是这家网咖的当红主播,更是一起精心设计的诈骗案重要嫌疑人。与此同时,她的嫌疑人同伙——受害人的亲表侄冉某也在重庆落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发女子与冉某是真实的情侣关系,两人联手诈骗了冉某的长辈王新(化名)8万余元。直到另一起敲诈案告破,这起隐藏在亲情与爱情背后的骗局才最终浮出水面。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酉阳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甜蜜陷阱:表侄介绍“女友”,男子坠入爱河
王新的单身困境成为骗局的最佳切入点。这位30多岁性格内向的货车司机,长期被婚姻大事困扰。表侄冉某看准了这个机会,在一次聚会上,特意把一个名叫“小林”的姑娘介绍给他。
“她人确实很漂亮,长得也高,我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王新回忆初见时的情景,语气中仍带着一丝甜蜜的余味。当晚互加微信后,两人的关系急速升温,很快便以“老公”“老婆”相称。
确立恋爱关系后,小林便开始以各种理由向王新要钱:买生活用品、买鞋子、买衣服,金额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不久后,她又以外婆去世为由,获得王新两三千元的转账。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王新就给小林转账几十笔,金额从2万到3万元。
骗局升级:女友突然失联,表侄声称要“打点”
当王新沉浸在热恋中时,小林却突然失联了。就在他焦急万分之际,表侄冉某又一次“适时”地带来了消息:小林因涉案,被外地公安机关拘留,需要“活动经费”打点关系。
救女友心切的王新信以为真,很快就给冉某转了几万元“保释金”。他完全没想到,这竟是表侄和女友联手设下的又一个圈套。
这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因冉某另起炉灶进行敲诈而暴露。他在诈骗表叔得手后,又冒充顾客敲诈当地足浴店老板。
当老板报警后,警方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发现敲诈款项均先转入王新账户,但在几分钟后又被迅速转至冉某账户。
这一异常资金流转模式让警方顺藤摸瓜,最终揭穿了这场亲情骗局。
王新累计向“女友”转账八万余元。
真相大白:表侄竟是主谋,谅解背后是伤痛
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冉某是整个骗局的关键人物:他不仅介绍小林给王新,还在小林“失联”后主动提供帮助,甚至亲自扮演“女友”与王新聊天要钱。
调查显示,冉某和小林本是真实情侣,因好吃懒做萌生了诈骗念头,首先就瞄准了老实巴交的表叔王新。
为取得王新信任,冉某的骗局设计得极为周密。每次视频通话时,冉某和小林总在一起,由小林出面;线下见面也多是三人同行,冉某以“保护安全”为由全程监控。后期,冉某甚至直接接管了小林的微信号,亲自向表叔要钱。
得知真相后,王新深感痛心:“从没想到这么亲近的人会骗我,把我骗成这个地步。”
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愤怒和伤心,但考虑到亲戚关系,王新最终选择了谅解,不向冉某追究被骗钱财。
专家解析:情与法的双重困境
案件被公开报道后,也引来公众的激烈讨论。部分网友对王新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又对他最终选择谅解感到困惑。更多的网友则是对冉某的行为表示谴责,“竟然自家人都骗,服了。”而讨论的中心都离不开“近亲诈骗”。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袁斌指出,虽然表叔侄关系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近亲属”,但被害人的谅解情节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从宽处理的依据。
“特别是考虑到被害人已经明确表示对被告人进行谅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按照诈骗罪来追究,按照最高司法的规定,一般也可以给予更大幅度的从宽处罚。”
重庆履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明沁对“近亲诈骗”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不论诈骗对象是谁,只要构成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害者选择谅解有利有弊,需根据个案判断,一方面可能帮助感化罪犯,但也可能因代价过低而纵容再犯,司法在尊重被害人意愿与维护社会公正间还要谨慎权衡。”
“相比于盗窃案件,现在诈骗案件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且很多诈骗案件都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这是公众需要特别警惕的。”尹明沁律师补充说。
在社会学者、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看来,这起案件其实反映了当代社会亲缘关系的深刻变化。
“现代人的亲情关系正在变得淡薄,亲缘关系已经世俗化。”他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元楼居住模式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都导致了传统亲缘关系的疏远。
“许多人只是在血缘或宗亲名义上是亲戚,实际上已经不那么亲近了。冉某之所以敢对表叔王新下手,亲情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令人担忧的是,诈骗者往往利用受害者的情感弱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谭刚强分析说,部分大龄青年由于文化水平、社会资本薄弱等原因,容易产生婚姻焦虑,这就成了被利用的致命弱点。
因此在本案中,可以看到王新对小林“一往情深”,对表侄冉某的话全盘接收,导致自己一步步掉入陷阱而不知,哪怕遇到并不合乎情理的事,“都会愿意通过钱财来换取婚姻机会”。
专家也提醒公众,在当前社会关系变迁的背景下,公众既要珍惜亲情友谊,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特别是在涉及经济利益时,更要谨慎对待,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部分内容综合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节目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