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果收入不错,不急于买大房子和新车,而应优先储蓄和投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20:42 1

摘要: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是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一名商业课教授。自己创业过9家公司,最近参加了一个深度对谈的采访节目。在节目里,他提到一个观点:任何人一一无论起点多低一一都有可能通过正确的思维和策略,在投资中积累100万美元甚至更多

一 引言

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是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一名商业课教授。自己创业过9家公司,最近参加了一个深度对谈的采访节目。在节目里,他提到一个观点:任何人一一无论起点多低一一都有可能通过正确的思维和策略,在投资中积累100万美元甚至更多。他指出:财务自由的关键不在于运气或天赋,而在于你是否愿意重新定义你与金钱的关系,并采取持续而一致的行动。

二 什么是财富?

我知道北上广深杭等等大城市,很多年轻人都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典型的就是等攒(凑)够了首付,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对很多中国人不管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房子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可是,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因为:

如果你是全款买房倒也无妨,倘若凑了4个甚至6个钱包然后加银行贷款买了一套房,这个“安全感”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靠高杠杆(贷款),买了一套房,堆积了一堆家具和其他物质,然后每月丝毫不敢怠慢的还贷款。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提过类似的事情:

花500万买个老破小,你们觉得这样的年轻夫妻应该买房吗?或者说这样的方式对吗?

穷人买房和富人买房的思维区别?焦虑的根源?如何摆脱“穷人思维”?

假如你现在有10万块闲钱,炒股还是还房贷?

穷人思维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

月收入多少,每月能还贷多少?

我能跟父母借(要)多少,能跟亲戚朋友借多少?

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富人思维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

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

怎么解决?

你现在不一定是富人,但是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富人思维。

我举两个真实例子:

1 我妹妹和妹夫,当年在南京没买房,一点点做生意积累了一点财富,在农村的院子建了一个很不错的小楼;剩余的钱就是财富而不是天天为了负债而烦恼,像我;

2 在北京大兴时,大宝的一个同学的父母,河北人,也是做生意的,规模不算大,但是比上班族要好很多;前期都是在大兴一个很不错的小区租房,月房租大概6~8千;他们在普通人认为“够首付就买房”的时候,一直在忙事业积累能量,可能没有赶上北京房地产爆发的红利,但是事业积累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复利的最大要素就是时间。

头两年,听说他们在北京朝阳买了一套大平层。

三 真正的财务目标是什么?

斯科特-加洛提到:真正的财务目标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建立“被动收入系统”。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认真仔细地审视自己的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储蓄习惯和投资策略。

所谓被动收入系统,一般是指房屋租金、股票股息、版税还有投资回报等等。

前面提到的经济安全感就是被动收入能够覆盖你的日常支出。

加洛威建议,每个人都应在40岁前——最晚60岁——实现被动收入超过支出,从而释放出心理空间,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事:

深度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生活方式;

内心的满足。

四 不买房也能过的很开心

斯科特说:买房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在高房价城市。这里并不是说买房是有错的,而是买房不是财务目标的终点。在大城市,很多人都陷入到“房奴”陷阱:为了还贷,不敢旅游、不敢请假、不敢换工作、不敢创业、不敢投资其他资产等等。不过,最近几年,大家对待房子的态度也变了,因为切切实实地看到买房也会亏钱,而且是大亏。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的工资,买房一年就亏没了。我的同事,前两年在大兴买的房(置换),460万买的,2年后别人花380万买的一模一样户型的。你说能听了能开心吗?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什么?是拥有选择权一一选择在哪里生活、如何生活、为何而生活。

加洛威提出,年轻人如果收入不错,不应急于买大房子或换新车,而应优先储蓄和投资。

让Deepseek给普通人推荐5只股票。纯属投资科普,非投资建议啊!

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在拼死拼活地定投一样东西!为什么在投资领域却很难做到?

他建议将收入的10%、20%甚至30%用于投资,争取在40岁前实现被动收入覆盖支出。

“如果你在美国,年轻、健康,并且被动收入超过支出,你将拥有一个美妙的人生。”

他的一位朋友原本在纽约特里贝卡区生活,每年需要100万美元才能维持那种生活方式。

后来他搬到葡萄牙,用40万美元就能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美丽的房子、优质的食物、 childcare 和教育。

生活成本的降低让他不再需要拼命赚钱,而是可以真正地“生活”。

ps:斯科特5年前写过一本书,挺出名的:《互联网四大》。

来源:大滨读书健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