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阳洒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立基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映出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韶智能”)研发团队忙碌的身影。
秋阳洒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立基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映出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韶智能”)研发团队忙碌的身影。
9月9日,一场简洁却意义非凡的预发布会在这里举行——九韶内核AMCAX5.0版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国工业软件底层核心技术又迈出坚实一步,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化进程迎来“加速键”。
九韶内核5.0预发布会现场。
从实验室到市场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技术突破不是终点,唯有经得起市场淬炼,才能真正赋能中国智能制造。”九韶智能CEO郑裕峰在预发布会现场语气坚定。他分享了对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刻洞察:“科技成果必须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才能形成‘创新—产品—场景—再创新’的闭环,迸发持续的生命力。”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就在预发布会前夕,九韶智能连传捷报:安徽省工业软件联盟成立,九韶当选秘书长单位;与上海芯钬量子科技签署几何内核商业授权协议,实现国产内核支撑国产EDA软件“零的突破”。
九韶智能与芯钬量子签署几何内核商业授权协议。
攻坚工业软件“中国心”
年均迭代一版
九韶智能产品支持叶轮加工工艺。
工业软件被誉为高端制造的“大脑和神经”,而几何内核相当于是工业软件的“心脏”。长期以来,我国CAD/CAE/CAM市场被国外垄断。直到2021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团队和博士队伍组建的九韶智能,发布了首版九韶内核,一举填补了我国商用工业软件底层内核技术空白,从此,中国智造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中国心”。五年推出五版,一年一迭代。版本号递增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攻坚、思维碰撞与执着坚守。每一次升级,都不只是数字的变迁,更是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实足迹。
“最难的不是‘从0到1’,而是从‘能用’到‘好用’。”产品经理刘汝为在发布会现场感慨道。“为让用户无缝迁移,团队从今年1月起全力攻关API接口封装,历时7个月集成了400多个接口。”她演示软件操作时解释道:“哪怕只是简单操作一个圆柱曲面,背后都是超4000次API调用。”为攻克这项技术,团队曾连续数月泡在公司反复调试,“每完成一个封装接口都像攻克一座堡垒。”
场景驱动创新
从“跟跑”到“并跑”
如今,九韶内核已构建三维应用场景创新算法库,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能源电力、半导体等多个高精尖领域。“5.0版较4.0版本在性能上提升了40%,不仅在功能上比肩国际主流内核,更注重生态共建。”郑裕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实现授权客户量与行业覆盖双重质的飞跃。”
从十几人初创团队到百余人的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从政府引导基金天使轮融资支持到沪、苏多地布局,九韶智能的成长离不开蜀山区这片创新的沃土。“我们正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探索AI4CODE技术路径,另一方面深入场景,与多领域产业链单位合作测试,精准响应国家高精尖产业需求。”郑裕峰说道。
展望未来,郑裕峰信心满满:“三至五年内,团队目标是实现‘画点成珠’到‘串珠成链’,让自主可控的几何内核和工业软件,全面服务中国先进制造业。”
九韶智能获第八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资料图)
在蜀山区产业生态的聚力赋能下
企业突破技术壁垒
加速迭代升级步伐愈发坚定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关
到生产线上的市场验证
从单一内核研发到
全产业链生态共建
九韶智能的探索之路
正书写着国产工业软件
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的生动篇章
来源:魅力蜀山首创之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