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高增长VS海伦司市值暴跌90%!营收、利润双崩盘,小酒馆神话破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6:32 2

摘要:当蜜雪冰城于2025年上市,成为港股新贵后,其股价从256港元起步,在短短13个交易日内,最高飙升至471.80港元。2024年,蜜雪冰城营业收入增长22.29%,达到248.3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41.41%,达到44.37亿元。

在港股市场中,有两家专注于年轻人生意的线下饮品企业备受关注,那就是蜜雪冰城和海伦司。

当蜜雪冰城于2025年上市,成为港股新贵后,其股价从256港元起步,在短短13个交易日内,最高飙升至471.80港元。2024年,蜜雪冰城营业收入增长22.29%,达到248.3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41.41%,达到44.37亿元。

相比之下,海伦司却迎来了营收、利润的全面下滑,甚至陷入亏损,市值相比巅峰时期暴跌超过90%,股价高开低走,从25.105港元最低跌至1.21港元。面对“10元喝一晚”的性价比优势遭遇消费分级挑战,以及“万店目标”碰上区域市场碎片化的困境,海伦司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财务数据的回暖,更是一个商业模式在新时代的可持续性。

营收连续四年下滑,“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反噬业绩

海伦司的2024年财报,展现了自2021年上市后的至暗时刻。海伦司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其第一家Helen's诞生于2009年,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150多个城市拥有500多家门店。

2024年海伦司营收为7.52亿元,同比大降37.8%,其中酒饮收入缩水超54%,第三方产品收入下降32.3%。回顾2021至2024年,海伦司营业收入逐年下滑,分别为18.36亿、15.59亿、12.09亿和7.52亿元。海伦司归母净利润亏损0.78亿元,在最近五年中,仅有2020年盈利0.70亿元,2023年盈利1.81亿元,其余年份均为亏损。

尽管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海伦司在近几年仍在扩展门店数量,2024年新增81家门店,总数达到579家。具体而言,海伦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激增至66.96%,去年新增门店中,合伙门店贡献了主要增量。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海伦司试图在低线城市寻找增量空间。

此外,海伦司的嗨啤合伙人计划在2024年新开了274家合伙门店,使总数达到406家,贡献了1.95亿元特许收入,同比增长85.7%。该模式采用“托管合作+供应链赋能”的轻资产运营方式,企业无需承担房租、人力等重成本,实现了快速拓店。

然而,这与海伦司早期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海伦司曾将加盟店全部转为直营以强化控制,如今却转向类加盟模式。这种180度的转变,折射出直营模式在租金、人力成本压力下难以为继的困境。

与此同时,从经营表现来看,海伦司单店产出明显下滑。直营和特许门店日均销售额为7000元,同比下降300元;合伙门店中,主力店型日均销售额为4500至6100元,降幅达8.16%-29.41%。在同店方面,154家同店销售额为5.28亿元,日均销售额为9500元,同比均下降21.5%。

毛利率方面,海伦司2024年毛利率为57.94%,同比下降了12.29个百分点。由于2024年亏损,海伦司净利率从14.93%降低至-10.37%,显示出公司盈利质量下滑。

多维夹击下的生存空间,机构目标价频频下调

近些年,港股市场中围绕年轻消费群体的企业备受资本青睐。除了新上市的蜜雪冰城外,还有被誉为“年轻人的茅台”的泡泡玛特,以及备受追捧的“黄金宠儿”老铺黄金等代表性企业。相比之下,同样聚焦年轻人生意的海伦司却逐渐掉队,其所在的小酒馆赛道也不再是一片蓝海。

如今,小酒馆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传统酒企如燕京、青岛啤酒纷纷加速布局线下场景,独立酒馆、音乐酒馆等特色业态不断涌现,分流了大量客源。海伦司曾引以为傲的“性价比”优势正遭受严重侵蚀。在价格方面,低端市场有便利店调酒的冲击,高端市场则有精酿酒吧的挤压,海伦司10元小酒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模糊。此外,随着露营酒馆、居家微醺等新消费场景的兴起,传统门店模式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分流挑战。

从股价表现来看,海伦司作为“小酒馆第一股”,于2021年9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当日总市值高达251.48亿元(人民币)。然而,好景不长,其市值随后一路下滑,2023年更是暴跌约77%。

港股券商机构对海伦司的股价预期也持续走低,从上市首年的31.88元一路下跌至31.60港元、10.10港元,再到2024年的2.60港元。截至4月7日收盘,海伦司市值仅为18.05亿元,股价报收1.50港元,几乎跌至谷底。

今年3月,海伦司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这一事件进一步折射出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信心的动摇。这场始于五道口人均50元小酒馆的创业神话,如今正遭遇规模化扩张后的反噬。海伦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回自己的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