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谁能想到!罗永浩撕西贝预制菜这出戏,最后居然让张兰和麻六记捡了大便宜?贾国龙忙着带记者逛后厨 “演洗白戏”,结果把 “全是预制包” 的底裤扒得更干净;这边张兰一句话没多说,光靠 “坦诚预制菜 + 蹭热度”,就让麻六记销量暴涨、直播间挤爆。咱就想问:同样是
家人们谁能想到!罗永浩撕西贝预制菜这出戏,最后居然让张兰和麻六记捡了大便宜?贾国龙忙着带记者逛后厨 “演洗白戏”,结果把 “全是预制包” 的底裤扒得更干净;这边张兰一句话没多说,光靠 “坦诚预制菜 + 蹭热度”,就让麻六记销量暴涨、直播间挤爆。咱就想问:同样是做餐饮,怎么有人越洗越黑,有人躺着赚钱?今天咱就扒透这波 “西贝翻车、张兰获利” 的魔幻操作。
贾国龙自证现场:越洗越黑,负面直接飙到 85%!
贾国龙大概是把 “自证清白” 玩成了 “自曝黑料”—— 为了反驳罗永浩的质疑,硬拉着记者去后厨 “秀透明”,结果镜头里全是 “大型翻车名场面”。
你猜记者看到了啥?冷藏柜里堆的是 “赏味期 18 个月” 的冻鱼块,操作台上摆的是提前调好味的凉拌菜半成品,连招牌羊排都是从真空袋里倒出来加热的;有记者问 “为啥没看到现炒”,工作人员支支吾吾说 “现在不是饭点”—— 合着你家饭点只加热不做饭?更离谱的是,贾国龙还嘴硬 “预制菜是高级菜”,结果直接把网友惹毛了。
某舆情监测平台数据直接锤死:这则 “后厨澄清” 视频发布后,24 小时内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3.2 亿,负面情绪占比直接飙到 85% ,比之前罗永浩吐槽时还高 20%!网友吐槽清一色:“谢谢贾总实锤,以后再也不花冤枉钱了”“演都演不明白,建议直接改名叫‘西贝预制加热站’”。贾国龙这波操作,纯属把消费者的反感值拉满。
张兰麻六记:啥也没干?销量暴涨 40%,直播间挤爆!
这边西贝闹得鸡飞狗跳,那边张兰和麻六记却悄悄 “躺赢” 了 —— 没有撕逼,没有澄清,就靠 “顺势而为”,直接把流量变成了销量。
首先是 “坦诚不装”:麻六记直播间里,张兰直接拿着预制菜包装说 “咱们家部分菜品是中央厨房预制的,但都是当天配送到店,加热也保证新鲜”;还主动标注 “预制菜菜品”,让消费者自己选。其次是 “精准蹭热度”:有网友问 “麻六记会不会像西贝一样藏着掖着”,张兰笑着说 “咱不搞那套,消费者不是傻子,坦诚才能长久”—— 就这两句话,直接圈粉无数。
数据更离谱:某电商平台显示,西贝 “后厨翻车” 事件后的一周内,麻六记预制菜销量暴涨 40% ,其中招牌酸辣粉、毛血旺半成品卖断货;张兰直播间观看量直接破 2000 万,比平时翻了 3 倍,评论区全是 “对比西贝,更信麻六记”“张兰实在,就冲这坦诚下单”。你看,不是消费者反对预制菜,是反对 “被欺骗” 啊!
差距在哪?西贝 “骗着卖”,麻六记 “明着来”!
同样是用预制菜,为啥西贝被骂到翻车,麻六记却能赚钱?核心差距就俩字:“坦诚”。
先看西贝的操作:一边把预制菜占比 85% 的事实藏着掖着,一边卖着人均百元的 “现做价”,被质疑了还嘴硬 “同行抹黑”,最后搞 “后厨演戏”;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 “西贝 虚假宣传” 投诉超 3800 起,83% 都是 “宣传现做实际用预制菜” 。消费者花了高价,还被当傻子骗,能不骂吗?
再看麻六记:提前告知 “部分菜品是预制”,还标注清楚 “预制 / 现做” 选项,价格也比西贝低 30%(麻六记人均 60-70 元,西贝 95-110 元);某调研机构调查显示,76% 的消费者表示 “能接受麻六记的预制菜” ,理由是 “坦诚、性价比高”。你看,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 “不用预制菜”,是 “不被瞒着、不花冤钱”—— 西贝偏要反着来,能不翻车吗?
不是预制菜的锅,是 “把消费者当冤种” 的锅!
西贝翻车、张兰获利这事儿,其实戳破了餐饮行业的一个真相:预制菜从来不是原罪,“欺骗消费者” 才是。
现在很多餐饮品牌都在用预制菜,比如某快餐品牌明说 “汉堡肉饼是预制的”,某火锅品牌标注 “丸滑类是中央厨房预制”,但人家没被骂,反而因为透明收获好感。为啥?因为他们没把消费者当 “冤种”—— 不隐瞒、不抬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而西贝呢?一边把预制菜当 “现做菜” 卖高价,一边还嘴硬 “高级菜靠预制”,被质疑了就甩锅公关部、搞 “后厨演戏”。这种 “又想骗钱又想立牌坊” 的操作,才是真的惹怒消费者。张兰和麻六记之所以能获利,不过是踩中了 “坦诚” 这个点 —— 刚好对比出西贝的 “不地道”,自然就被消费者选择了。
餐饮行业的核心是 “信任”,不是 “套路”。西贝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继续把消费者当傻子骗,迟早会被市场彻底抛弃。而张兰的成功,也给所有餐饮品牌上了一课:坦诚才是最好的营销,别搞那些 “小聪明”,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
来源:老犟爱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