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瑟瑟发抖?美国新型掩体炸弹:可摧毁更深更坚固的地下堡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9:42 3

摘要:大众机械发布了文章:《美国披露新型“破堡”武器:可摧毁“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或能揭开朝鲜最深机密?》,五角大楼汲取今年6月在伊朗“午夜之锤”行动的经验,以朝鲜和某国为假想敌,正在全力研发新的钻地掩体炸弹。这种钻地炸弹是专为摧毁深埋地下的敌方目标而设计的武器之

大众机械发布了文章:《美国披露新型“破堡”武器:可摧毁“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或能揭开朝鲜最深机密?》,五角大楼汲取今年6月在伊朗“午夜之锤”行动的经验,以朝鲜和某国为假想敌,正在全力研发新的钻地掩体炸弹。这种钻地炸弹是专为摧毁深埋地下的敌方目标而设计的武器之一。

目前,美国现有的钻地能力仍不足以应对部分对手那些难以触及的目标。为此,美国正在列装一款体型更小的“下一代钻地弹”,它配备了先进的制导系统、智能“空洞计数”引信,并且采用了更利于穿透岩石的优化外形。

五角大楼的武器库还在扩展其他类型的武器,用于封堵隧道入口,例如电磁脉冲武器,可通过电缆和通风口烧毁内部电子设备。

美国空军的巨型钻地弹MOP已在伊朗完成首次实战测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6月,“午夜之锤”行动的照片显示,伊朗纳坦兹和福尔多地区的地表出现了密集的规整弹孔,情报显示地下深处的核设施已被摧毁。

与此同时,目标的隐蔽性正变得越来越强,新型超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可能更难被摧毁。除伊朗外,东西方紧张关系加剧,这意味着五角大楼正将目光投向深埋地下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导弹基地。

美国的对手们清楚,要在MOP这类武器的打击下存活,就必须将掩体挖得更深,或使其更难被摧毁。因此,美国空军目前正研发多款新型武器,包括一款类似MOP的大型钻地弹、一系列小型钻地弹,以及可绕过坚固防御的电磁武器。

传统的钻地弹设计遵循“越大越好”的逻辑,就像原始人知道挥舞更大的木棒能造成更重的打击。这也是重达3万磅(约13.6吨)的MOP如同“大棒”般直接的原因——它依靠强大的动能穿透岩石和混凝土。MOP弹长20英尺(约6.1米),采用最小的横截面设计,目的是将力量集中在极小的区域,从而穿透坚硬的岩石。

那么,如何超越这种“大棒”式设计呢?答案可能是“下一代钻地弹”。这款炸弹重2.2万磅(约9.98吨),比MOP小得多,且配备了不依赖GPS的先进制导系统。美国在乌克兰战场吸取了教训——当时美制GPS制导炸弹因信号干扰而偏离目标。这种新型炸弹还采用了美国空军新型引信技术,例如智能“空洞计数”引信,能在穿透过程中检测岩石中的中空区域,通过计数“楼层”,只在到达目标深度时引爆。

与必须直接投放到目标上空的MOP不同,这款新型武器具备滑翔能力,或许还拥有自身推进系统,因此能从至少数十英里外发起攻击。这能让攻击机远离敌方防御范围,且远程打击能力意味着未来轰炸机可单独执行攻击任务。在“午夜之锤”行动中,除7架B-2轰炸机外,还动用了100多架其他飞机负责压制防御、掩护轰炸机突防。

其他新兴技术也在弥补MOP的不足。MOP由特制的高等级埃尔金钢(Elgin Steel)制成,而一种名为“军用钢”(Military Steel)的新型合金可能更易穿透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等坚硬目标。实验表明,新型弹头外形能提升炸弹的“地动力学”性能类似空气动力学原理,但其在深层岩石中穿行时阻力更小。

朝鲜的“地下迷宫”:美军面临的终极挑战

朝鲜平壤地铁是这一挑战的典型代表。作为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系统之一,它位于地面以下300多英尺(约91.4米),同时兼具防空洞功能,其深度已超出MOP的打击范围。但相比朝鲜那些据称深埋在山体中、由千英尺(约304.8米)以上实心岩石保护的指挥中心,这仍算“浅层”。要触及如此之深的目标,似乎只有核武器才能做到。

不过,五角大楼下属的国防威胁降低局(负责应对敌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尖端科学部门)已有应对思路。其预算报告提到,一种新型弹药可炸毁深埋的地下空间,通过坍塌的隧道碎石将设施彻底封死,使其无法使用。报告还提到,将采购弹头用于模拟目标测试,这很可能是为一款新型空射武器准备——该武器将具备专用制导和通信系统。报告未透露细节,但文件中名为“防线右侧目标主动压制系统”(ADTROL)的项目,听起来与X-61小型巡航导弹类似,推测其可能配备超高精度导引头、加密通信设备和特制弹头。

国防威胁降低局在研发特种弹药摧毁地下设施方面已有成熟经验,其武器库中已包含“动能火球燃烧”弹头。这种网球大小的弹头由固体火箭燃料制成,点燃后会高速随机弹跳,将火焰蔓延至整个地下设施。BLU-118“洞穴破坏者”也是针对地下目标的特种弹药。它于2001年专为打击塔利班洞穴综合体研发,内部填充温压药剂,引爆前会形成爆炸云,确保冲击波能深入地下传播。

而ADTROL则更进一步:它不仅能烧毁或炸毁隧道内部,还能精准定位并摧毁隧道入口,使其坍塌成碎石堆,让整个设施彻底报废。这种方式依靠的是精准打击,而非MOP的蛮力。但前提是必须找到所有入口。

蛮力并非摧毁地下设施的唯一方式。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预算中的另一项目,计划测试用电磁脉冲(EMP)武器打击最深、最坚固的掩体。电磁脉冲或高功率微波(HPM)武器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这类非核武器能产生强烈的射频能量脉冲,在导电材料中感应出破坏性电流,强度足够时会烧毁脆弱的电子元件。对攻击者而言,电磁脉冲武器的优势在于能利用深埋掩体的各种“通道”——从天线、电源线到水管和通风管道,这些导电通道就像直达目标核心的“高速公路”。尽管可用金属网笼对设施进行一定的电磁脉冲防护,但要保护整个设施难度极大,一根裸露的电缆就可能让所有电子设备报废。

除现有电磁脉冲武器外,预算文件显示,国防威胁降低局已拥有“成熟原型”,即将进行目标测试。

五角大楼的创新思路不止于电磁脉冲武器。2018年至2021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展了“地下挑战赛”(SubT Challenge),类似早期的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只不过参赛的是用于探索和绘制地下空间的爬行机器人。目前该技术尚未成熟,但已有分析人士指出,机器蛇等设备未来可能用于渗透地下目标。

未来战场:“大棒”与新技术并存

对于埋深不足数百英尺的目标,MOP这种“大棒”式武器仍具杀伤力,未来它和小型钻地弹仍会有大量用武之地。但面对未来冲突中更艰巨的挑战,新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用ADTROL封堵隧道入口,或用电磁脉冲武器让设施陷入黑暗与瘫痪,也可能是尚未披露的全新技术。

来源:星星网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