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硬要演少女,央视《灼灼韶华》热依扎被吐槽,也不怪观众挑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9:47 1

摘要:2022年11月1日晚上,热依扎凭借《山海情》中李水花一角荣获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

文|妙

在85后的女演员里,热依扎的演技一直以来都是有目共睹的。

2022年11月1日晚上,热依扎凭借《山海情》中李水花一角荣获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

也是首位拿下飞天奖“视后”的85后。

但在《灼灼韶华》开播后,热依扎的演技却被观众各种吐槽……

在《灼灼韶华》第一集里,镜头没有拉近的时候,确实是两位少女。

其中一个少女梳着麻花辫,身上的衣服也很朴素。

但是镜头拉近之后,我们能看出来虽然化妆师已经下了不少功夫,但人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少女的眼神大都清澈,不谙世事;

而屏幕上的热依扎眼神里满是成熟感,很难让人把她当成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少女。

不少观众表示,看着39岁的热依扎演少女,那种感觉太违和了,以至于追剧时总是出戏。

有的观众则表示,第一眼看过去,还以为看到了《山海情》中的李水华。

还有网友直接吐槽——屏幕上的这位,不是少女啊,

分明就是一位历经沧桑的熟女,一不小心穿越回到了少女时代了。

此外,热依扎在剧中的妆容设计也让观众有一种“画蛇添足”的画面。

比如,热依扎那“缺了一截儿的眉毛”,不仅没有表现出俏丽的少女感,

还让热依扎的颧骨显得更高。

有的观众则把热依扎在剧中的整体形象,直接调侃成一位饱受生活折磨的妇女,

而不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

一时间,围绕着热依扎与角色的年龄差距、热依扎的妆造带来的不适感,

相关话题一度盖过了《灼灼韶华》本身。

在《山海情》里,热依扎把李水花的质朴与善良、面对苦难时的无奈与坚强,演绎得非常出色。

对演员来说,一旦因为哪部作品拿到了相关的奖项,那么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值也变高了。

人们会想,既然这部剧里TA演得那么好,以后演别的剧也会有惊喜的。

带着这种期望,不少人冲着热依扎的名字,开始观看《灼灼韶华》。

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当热依扎用39岁的人生底色,去展现一个20岁左右的少女的画面时,这个画面就有些不协调了。

在《灼灼韶华》中,有一个场景是韶华与二妞在集市上走散,绕了一大圈又同时碰到了对方。

韶华奇怪二妞手里没钱还买了好吃的,二妞眼神里有故事,

此时韶华本应表现得满脸狐疑再意识到了什么,一脸八卦的表情。

但热依扎在这里的表演有些生硬,那个眼神更像一个有阅历的中年人,看穿一切的样子。

说到娱乐圈“装嫩”的这个现象,热依扎并不是第一位饱受观众争议的演员。

2016年,43岁的周迅出演了《如懿传》里14岁的的少女如懿。

尽管周公子的演技很好,但她的声音和面部状态,还是让观众难以接受。

现在看来,周迅与角色的年龄差距,还在热依扎之上。

好在个时候的自媒体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然的话,周迅也能”喜提“多个角色话题,

为观众贡献一波又一波“灵感”。

至于刘晓庆,她曾在多部作品中扮演过年轻的少女。

在一部剧中,刘晓庆直接一个人从少女演到老年。

因为年龄跨度极大,少女扮相更是受到了观众的疯狂调侃。

问题就来了,既然让演员向下兼容与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有这么大的风险,

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制作方和演员来趟浑水呢?

也许,是成本原因;也许还有演员自身的原因;甚至还有别的原因。

就制作成本而言,一部作品能不能迅速打开市场,主演的知名度也是比较重要的。

启用新人固然成本低一些,但新人无论经验还是知名度都和前辈们有差距。

既然如此,不如让知名演员来出演,还能借助演员自身的流量,为作品做一次宣传,何乐不为?

对演员来说,江山代代出英贤,后浪总能把前浪拍倒在沙滩上。

在合适的时候,出演一些与自身年龄有差距的角色,也是保持公众对自己的关注度的方法。

但是,观众是用脚投票的。如果他们看了不舒服、不满意,就可能直接弃剧了。

对影视行业而业,选角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现实中,选角的时候,是先考虑演员的名气,还是要看重演员本人与角色的贴合度?

对制作方来说,选择那些有知名度的演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作品带来不小的关注度。

因为名演员们背后的粉丝群体不容忽视,

在粉丝们的推动下,不仅作品未播先热,后期宣传推广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一些。

《灼灼韶华》的制作方当时选择了热依扎来出演禇韶华,

就是因为她的”视后“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但是,演员的名气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演员本身与角色的贴合度相差太大,就可能让观众心生抵触。

如此一来,虽然《灼灼韶华》开播时平均收视率达到2.8,

其中年轻观众所占百分比还超过了四成,依然逃不过观众对热依扎少女扮相的热议。

这也说明,制作方在选角时,要做权衡取舍。

即使是知名演员,也要让他们出演合适的角色,正所谓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演员也是一样的。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看到更多好看的、优秀的、也没有太多违和感的作品。

不然,这次观众被“灼”到了,下一次就会想着”避雷“了。

这样的后果,无论制作方还是演员,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来源:娱乐圈扒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