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徐霞客用一生证明:没点硬核生存智慧,你可能连山都爬不起!
你以为古代穷游全靠“诗和远方”?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徐霞客用一生证明:没点硬核生存智慧,你可能连山都爬不起!
_
徐霞客出生于江阴富商家庭,祖上靠土地和商业积累财富。
虽到他父亲辈家道中落,但仍有田产百亩(约现代60亩),按明代江南地租标准,年收入折合白银约200两(相当于今20万元)。
_
关键操作:徐霞客母亲王氏堪称“明代虎妈”——白天织布补贴家用,晚上给儿子缝制远行装备“远游冠”,甚至说出“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的金句。这波操作既保住了家底,又让徐霞客有了精神后盾。
_
_
_
万历年间恰逢商品经济爆发期,士绅阶层兴起“山水热”。徐霞客深谙流量密码:
_
写游记换资源:每到一地必拜访名士,手稿被争相传阅地理数据变现:为地方官员提供水文、道路勘测信息朋友圈众筹:云南土司木增直接承包他三年西南考察经费_
数据说话:明代驿站住宿日均0.05两银子,而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记载,仅丽江木府就资助他白银50两(约今5万元)。
_
_
_
看看这位400年前的“抠门旅行家”如何花式省钱:
_
交通全靠腿:30年徒步21省,总行程超10万公里住宿白嫖术:住寺庙(占比60%)、蹭官驿(占比25%)、睡山洞(占比15%)装备极简风:一顶自制竹笠、一根铁杖、两件换洗布衣_
冷知识:徐霞客在黄山遇盗被抢光盘缠后,靠当掉外衣换米,穿着单衣完成考察——这波操作比现代驴友“穷游318”还硬核!
_
_
_
徐霞客模式对当代青年的3点暴击:
_
资源整合力>原始积累:家底+人脉+技能的三维支撑内容即货币:优质游记成为打通圈层的硬通货低欲望旅行哲学:80%经费花在刀刃(科考设备、向导费)_
集结以上三点,最终通过不断积累,写出了旷世之作:《徐霞客游记》
如果徐霞客穿越到现代,他是会成为百万粉丝旅行博主,还是考编进地质局?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发表你的看法!
来源: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