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铜梁洞二仙观右侧悬崖石壁上,保存着不少精美的摩崖题刻,其中有一方摩崖题刻中的字,十分潦草怪异,有的像字,有的则像神秘的符号,其中既有“蚯蚓”,又有“蝌蚪”,让人见了宛若“天书”,很难弄清其中的内容。
合川铜梁洞上的摩崖“天书” 原是张三丰“龙形大草”
周云 文/图
在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铜梁洞二仙观右侧悬崖石壁上,保存着不少精美的摩崖题刻,其中有一方摩崖题刻中的字,十分潦草怪异,有的像字,有的则像神秘的符号,其中既有“蚯蚓”,又有“蝌蚪”,让人见了宛若“天书”,很难弄清其中的内容。
为破解铜梁洞“天书”之谜,笔者决定查阅资料并向书画界士请教,均未找到满意的答案。于是,记者只得通过网上查询。经查,网上居然有类似铜梁洞“天书”拓片。
据网友分析与记者现场比对,方才明白铜梁洞上的“天书”,居然是太极祖师张三丰手书的“龙形大草”,尽管字迹潦草怪异,但却蕴含着神奇的太极韵味,整个碑刻书写了4首唐宋时期的古诗。其中,第一首为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赠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第二首为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月夜舟中》:“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觉樯影里,梦魂摇拽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第三首为唐代诗人王维的《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第四首为唐朝诗人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古今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据相关史料记载,张三丰系武当派开山祖师,除武功高强外,还擅长书法,并结合太极形意自创了书法“龙形大草”,铜梁洞上的“天书”便是张三丰手书的“龙形大草”作品,至于铜梁洞上的“天书”到底是张三丰亲自到铜梁洞书写,或是后人根据张三丰“龙形大草”拓片镌刻,还需有关专家和学者进一步考证。
来源:刘老师历史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