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SCO | 徐贵颖教授:中国HR+/HER2-乳腺癌原发病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状态及一致性分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8:44 1

摘要:HR+/HER2-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其中约35%-40%的患者存在PIK3CA基因突变,导致PI3K通路异常激活[1]。这种分子异常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以及内分泌(含CDK4/6抑制剂)耐药密切相关[1]。根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荐,HR+/HER2-晚

前言

HR+/HER2-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其中约35%-40%的患者存在PIK3CA基因突变,导致PI3K通路异常激活[1]。这种分子异常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以及内分泌(含CDK4/6抑制剂)耐药密切相关[1]。根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荐,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一线治疗前应常规进行PIK3CA基因检测,以准确评估PIK3CA基因状态,从而为疾病预后的精准判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1,2]。然而,对于一线治疗前应选择哪种检测标本,尤其是在转移灶标本获取困难或切片数量不足以完成检测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使用原发灶进行PIK3CA基因检测,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此外,目前中国人群中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特征及一致性尚不明确。

在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由吉林省肿瘤医院徐贵颖教授牵头开展的“HR+/HER2-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一致性分析”回顾性研究成功入选壁报交流环节,为中国PIK3CA基因检测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借此契机,医脉通特邀徐贵颖教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PIK3CA基因检测及PI3K抑制剂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展望乳腺癌精准治疗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专家简介

- 徐贵颖 教授 -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吉林省第十六批次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Q1: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准确检测PIK3CA基因状态对于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请您分享目前我国PIK3CA基因检测的应用现状,以及当前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徐贵颖 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

PIK3CA基因突变发生于35%-40%的HR+/HER2-乳腺癌患者,该基因编码PI3K信号通路的核心——PI3Kα催化亚基p110α,其突变可导致该通路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抗凋亡能力[1–3]。目前临床研究表明,PIK3CA突变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耐药密切相关[1–3]。鉴于PIK3CA突变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准确判断PIK3CA的突变状态对于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2]建议,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在一线治疗前常规进行PIK3CA基因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

随着学界对PI3K通路的深入研究,PI3K抑制剂的研发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有效实现了治疗获益的临床转化,伊那利塞正是其中的代表性药物之一。2025年ASCO大会公布了伊那利塞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INAVO120研究[4]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了34个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7个月,整体死亡风险降低33%,显著改善了PIK3C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基于该研究的结果,2024版NCCN指南[5]将该联合疗法列为PIK3C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2025版CSCO指南[1]在“HR+晚期乳腺癌解救内分泌治疗”章节中,将该联合方案列为II级推荐,覆盖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常见内分泌药物失败的治疗场景,体现了其在乳腺癌精准治疗当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临床也应关注到PIK3CA突变检测在实践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对于部分晚期患者来说,转移灶标本获取难度较大,例如位于肺、肝、骨、脑的深部组织或难以触及的转移灶,穿刺活检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出血、气胸等风险;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或转移灶体积过小,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组织标本,从而无法进行PIK3CA突变检测。以外,目前患者与医生对PIK3CA检测的认知仍有待提升;检测技术和流程的规范化水平也亟需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逐步建立起完善、规范的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Q2:据悉,您牵头开展的关于HR+/HER2-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一致性分析的研究入选本次大会壁报交流环节,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请您分享研究开展初衷及主要研究结果。

徐贵颖 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

PIK3CA基因状态的精准检测在疾病预后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中国人群中,关于原发病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一致性的数据十分有限,为临床实践指导及疾病预后风险评估带来了挑战。

为了探讨HR+/HER2-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的PIK3CA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我们的研究回顾性筛选了2012年11月至2025年5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HR+/HER2-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11位点)对肿瘤原发病灶及复发转移灶的PIK3CA突变状态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二者的突变一致性及热点突变分布,对突变状态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共纳入了具有质控合格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标本的63例患者(其中17例患者还有与原发灶同期的腋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并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了PIK3CA检测。复发转移灶中淋巴结转移灶占比为47.6%,胸壁转移灶占比为46.0%,另可见肺转移(4.8%)和骨转移(1.6%)。突变分析显示,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的PIK3CA突变率分别为36.5%和31.7%。

表1 突变情况

突变类型分布上,19例患者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PIK3CA均为突变型,39例均为野生型,4例患者原发灶为突变型而复发转移灶为野生型,另有1例患者原发灶为野生型而复发转移灶为突变型,总体PIK3CA突变一致率为92.1%(Cohen's kappa=0.824)。

在不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病灶的突变一致性方面,淋巴结转移灶的一致率为93.1%(Cohen's kappa=0.854),胸壁转移灶的一致率是90.0%(Cohen's kappa=0.754)。在具有淋巴结标本的17例患者中,原发灶与淋巴结的PIK3CA突变一致率为88.2%,淋巴结与复发转移灶的一致率为100.0%,原发灶、淋巴结与复发转移灶三者的一致率为88.2%。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PIK3CA突变和野生型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44.5个月和35.2个月(Log-rank 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中国HR+/HER2-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IK3CA突变状态具有高度一致性,提示原发灶的分子检测可为复发转移阶段的靶向治疗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Q3:您认为此次的研究发现对PIK3CA基因检测及乳腺癌精准诊疗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和价值?基于当前的研究发现和临床需求,您认为还有哪些未解决的临床问题亟需研究验证?

徐贵颖 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HR+/HER2-乳腺癌患者中,肿瘤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之间在PIK3CA突变状态高度一致,该结果与此前韩国的一项回顾性分析[6]结果相似。这表明,如果遇到转移部位活检困难、无法获得新鲜病理标本或穿刺标本无法满足PIK3CA检测所需的切片数时,可以考虑回溯性地利用原发肿瘤组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从而为复发转移阶段的靶向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对于出现多部位转移的患者,也可以根据相对易获取的病灶的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实现早期干预,避免取样难度增加导致的治疗时机延误。

指南及相关检测规范通常建议使用三年内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新鲜或近期保存的样本能够更好地保证DNA质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本研究发现,即便是使用早至2012年留存下来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只要保存条件较好、封蜡方法得当,其DNA提取和后续分子检测依然可以得到有效结果。

这意味着,对于HR+晚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原发病灶组织样本多已超过三年的时间限制,但只要该组织标本经过质控确认合格,无严重降解现象,其在用于分子诊断方面仍然具有可行性。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不应一味拘泥于“三年内”的硬性规定,而是综合评估标本可用性和质控标准。

不过也应注意,肿瘤组织标本离体后需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处理,确保各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在蜡块保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霉变。良好的储存环境不仅有助于保持蜡块质量,也为后续检测提供了可靠保障。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取得的研究数据都是小样本回顾性分析,临床还应当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夯实循证医学证据;另外,临床还应当关注到原发病灶与转移灶之间PIK3CA突变状态不一致的少数病例,这其中的分子机制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加以明确,从而对这些少数病例的临床治疗应答以及预后影响能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病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中国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5, 54(2): 120-125.

[3]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等.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07): 673-692.

[4] Im S A, Saura C, Juric D, et al. INAVO120: Phase III tri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first-line inavolisib (INAVO)/placebo (PBO) + palbociclib (PALBO) + fulvestrant (FULV) in patients (pts) with PIK3CA-mutated,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 HER2-negative (HER2–), endocrine-resistant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5]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Version 6.2024, November 11, 2024

[6] Park J, Cho S Y, Chang E S, et al. Analysis of PIK3CA Mutation Concordance and Frequency in Primary and Different Distant Metastatic Sites in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23, 55(1): 145-154.

编辑:Rosewei

审校:River

排版:Kenken

执行:Auror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两性你我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