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肺部“沉默区”!专家提醒,哮喘患者需全气道共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19:32 1

摘要:记者从刚刚在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获悉,40%~50%的成人哮喘患者为过敏性哮喘,常见诱发因素还包括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运动等。专家表示,超过九成的哮喘患者合并小气道病变(SAD),全气道共治成哮喘防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记者从刚刚在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获悉,40%~50%的成人哮喘患者为过敏性哮喘,常见诱发因素还包括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运动等。专家表示,超过九成的哮喘患者合并小气道病变(SAD),全气道共治成哮喘防控关键靶点。

哮喘患者小气道病变不容忽视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 年版)》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哮喘患者约4570万,且自201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哮喘诊断率与控制率均低于30%,对哮喘的疾病管理治疗带来挑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张旻教授介绍,人体的气道等级森严,有23级,其中粗的部分是“大气道”;细小、直径仅为两毫米及以下的部分也就是第八级支气管以下为“小气道”,包括终末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是人体进行气体传导和交换的主要部位,占整肺容量的98%以上。小气道表面积是大气道表面积的近5000倍,正常的时候不发声,在临床实践中却容易被忽视,被称为“肺部沉默区”。

在哮喘诊疗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是——小气道病变(SAD)。数据显示,超过90%的哮喘患者合并小气道病变,但这一情况却常常在诊疗过程中被遗漏,成为影响哮喘控制效果的重要隐患。

以往,哮喘治疗多聚焦于“大气道”,传统吸入药物和装置也主要针对大气道设计。但随着医学进步,人们意识到“小气道”同样是哮喘防控的关键靶点,“大小气道共治”已成为业内专家的新共识。

超细颗粒助肺部沉积率明显提升

“药物在大小气道的精准递送,是突破哮喘治疗瓶颈的关键。”张旻教授表示,正如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版中所阐述的,吸入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肺内沉积率,而肺内沉积率受药物剂型、装置、吸入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超细颗粒可能较普通颗粒有更高的外周气道也就是小气道沉积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劲平教授表示,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议2025年版哮喘管理目标要达到长期哮喘症状控制和长期哮喘风险最小化。很多吸入药物难以充分到达小气道是临床哮喘控制的难题,哮喘的疾病管理应在诊断和随访中动态监测小气道功能指标。对于哮喘的控制来说,药物能充分到达并治疗小气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凯西集团自主研发的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近日在中国上市获批,其超细颗粒与创新专利技术装置的结合,能使药物充分覆盖大小气道,三分之二沉积在大气道,三分之一沉积在小气道,哮喘患者的肺部沉积率达56%。

据了解,此次凯西中国携手零售药店及电商平台,共同探索呼吸疾病管理的新路径,提升创新产品的可及性,上药云健康旗下的益药专业药房网络,以及京东健康线上均已同步启动发售。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