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 “管” 孩子了!这样做,比催 100 次更有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8:10 1

摘要:孩子在家总玩手机,家长没收手机后,孩子就坐在沙发上发呆;初中生放学回家就关房门,问他想干嘛,说“没意思,不如躺着”;还有孩子因为没朋友一起玩,偷偷在日记里写 “觉得生活好无聊”。这些问题看似是 “孩子不听话”,实则是家长踩了教育的坑,让孩子们找不到有意义的事可

孩子在家总玩手机,家长没收手机后,孩子就坐在沙发上发呆;初中生放学回家就关房门,问他想干嘛,说“没意思,不如躺着”;还有孩子因为没朋友一起玩,偷偷在日记里写 “觉得生活好无聊”。这些问题看似是 “孩子不听话”,实则是家长踩了教育的坑,让孩子们找不到有意义的事可做。

如今很多家庭陷入 “管控怪圈”:家长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的补习班、兴趣班,却没给孩子留一点 “瞎折腾” 的空间;怕孩子玩得 “没正经”,禁止他拆玩具、画墙壁,却没提供能让他动手的材料;抱怨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却没在家准备体育器材、课外书籍,让孩子除了手机无事可做。就像邻居家,为了让孩子 “专心学习”,把客厅的游戏机、漫画书全收了,结果孩子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偷偷用平板刷短视频。家长以为 “管” 住了干扰,却没意识到,孩子做出 “错误举动”,往往是因为没有资源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我身边有个很实在的例子:朋友家孩子以前总爱窝在沙发看动画,朋友没骂孩子,而是买了简易乒乓球桌放在阳台,还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慢慢的,孩子每天放学就喊着要打球,不仅戒掉了“动画瘾”,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后来朋友又给孩子买了乐高、科学实验套装,孩子现在一有空就琢磨拼乐高、做实验,再也不说 “无聊” 了。这就是资源的力量 —— 不是靠管控压制孩子的行为,而是用资源引导他找到热爱的事。

反观那些只“管” 不 “供” 的家长:孩子想养小动物,说 “太麻烦,别养了”;孩子想做手工,说 “别瞎浪费材料”。看似帮孩子 “规避麻烦”,实则剥夺了他自主探索、培养兴趣的机会。就像孩子第一次想自己做饭,家长怕弄脏厨房不让做,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失去了动手能力,还会觉得 “反正做什么都被管,不如什么都不做”。

其实给孩子“供资源” 一点都不难:想让孩子少玩手机,就买些拼图、桌游放在客厅,陪他一起玩;想让孩子爱上运动,就备个跳绳、羽毛球拍,周末带他去公园;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就在家放个小书架,摆上他感兴趣的漫画、故事书。这些简单的资源,比无数句 “别玩手机”“好好学习” 更有用。

孩子不是 “需要被看管的物品”,而是 “需要资源支撑的成长者”。别再把精力花在 “管” 住孩子上,不如多花点心思给孩子提供能探索、能尝试的资源。当孩子有了值得投入的事,自然会主动远离无聊、告别懒散,慢慢养成自主意识,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这才是家庭教育最该有的样子。

来源:妈咪社区育儿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