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残酷现实:一名女兵被俘引发的思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8:40 1

摘要:她穿着早已褪色的军装,头发乱得像割麦后的田地,脸上没有表情,眼神却透着一股倔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夏天,顿涅茨克的天出奇地热。

监狱铁门吱呀一响,一个女兵被推了进去。

她穿着早已褪色的军装,头发乱得像割麦后的田地,脸上没有表情,眼神却透着一股倔强。

她叫斯尼扎娜·瓦西里夫娜·奥斯塔彭科,21岁。

被俘那天,正好是她生日。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难以置信。

谁会想到,一个年轻女兵的命运,会和一座钢铁厂绑在一起。

而那座钢铁厂,几十年前,还曾是苏联工业的骄傲。

亚速钢铁厂,建于1933年,马里乌波尔的地标。

那时候斯大林正搞第二个五年计划,全国上下热火朝天。

这个厂子不光做过T-34坦克的装甲,还撑起过整个苏联战时经济的半边天。

到了二战后,它成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工人阶级的共同记忆。

可谁知道,到了2022年,它却成了战争最激烈的焦点。

那会儿,乌克兰的守军被围在厂区里,弹尽粮绝。

俄军宣布“静默模式”,说是为伤员开辟人道通道。

就是这天,奥斯塔彭科被俘了。

她是乌克兰第56独立机械化旅的一名初级中士,当时刚从战斗里撤下来,腿上还有伤。

押送她的士兵问她:“你知道你去哪儿吗?

她没说话,只是看了眼天。

那天阳光特别刺眼,她眯着眼睛,说了句:“今天我生日。

没人接话。

后来她被送到奥列尼夫卡监狱。

那是一处曾经的劳改营,苏联时期就有的。

地板是石头的,墙上还留着红色宣传语。

牢房不大,放了一张铁床、一盏昏黄的灯。

她被关在那里五个月。

这五个月,每天都过得特别慢。

她说:“有时候一天像过了一个冬天。

警卫会拿刀抵住她脖子,威胁说:“你回不去了。

你国家完了。”

广播里全天候循环播放俄罗斯国歌和战报。

她耳朵都长茧了。

她说:“他们不是想打死我们,他们是想把我们磨光。

她挨饿、失眠、被审讯。

但她一直记得一个细节——有一次,一个年纪不大的看守悄悄给她递了块糖。

没说话,只是放在窗口台上。

她接过去,没吃,捏在手里,一直捏化了。

这事儿她后来没跟多少人讲过。

她说:“那块糖,不是为了吃,是为了记得人还没全变。

她不是唯一一个被俘的乌克兰女兵。

但她的身份,代表着一种复杂的现实。

她是顿涅茨克人。

那地方,很多人既讲俄语也讲乌克兰语。

她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是莫斯科电视台放的;她奶奶年轻时在苏联工厂里干过活;她高中时还听过俄罗斯民谣。

可到了2014年,一切都变了。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乌克兰国内关于“我是乌克兰人还是俄罗斯人”的争论越来越尖锐。

那时候她还在读大学,读的是历史系。

她说:“我们班有一半人支持亲欧,一半人说俄语都该被禁止。

她没站队。

她说她只是想找份稳定的工作。

毕业那年,她报名参军。

她妈不同意,说女孩上战场不是开玩笑。

她爸倒没说什么,只是给了她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她爷爷穿苏军军装的照片。

她说:“我不是为了仇恨参军的。

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城市。”

可她没想到,后来要保护的,不是城市,而是自己。

在她被俘的那段时间,乌克兰国内正是最紧张的时候。

根据2022年《金融时报》的数据,91%的乌克兰人相信国家会赢这场仗,80%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军队。

民意空前高涨,民族认同感在战火中被重新塑造。

对面,俄罗斯则在不断强调“共同文明根基”。

普京在2022年2月的演讲里,明确否定乌克兰的“国家性”,说“既然你们要去共产主义化,那我们就彻底帮你们去。”这话在国际上引起一片哗然,但在俄罗斯内部,却有不少人点头称是。

这种拉锯战,不只是军事层面的,更是历史叙事、文化身份的全面对抗。

而奥斯塔彭科,就被夹在这两种力量中间。

她说:“有时候我都分不清,我们到底是为谁而战。

她最终获释,是在一次战俘交换中。

没有仪式,也没有媒体。

她一出来,先问的是:“我妈还好吗?

她妈后来对记者说:“她回来的时候,眼神不一样了。

回到基辅后,她接受了治疗。

但她几乎没再穿过军装。

她说:“那不是我不尊重它。

只是,我怕我再穿上,就脱不下来了。”

这件事在乌克兰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和她一同被俘又被释放的,还有几十人。

媒体只写了几句,照片也没几张。

但在她老家,邻居提起她时,还是会说:“那个女娃子,骨头硬。

从那以后,镇上的人再没喊她小名。

参考资料:

罗震,《乌克兰危机亲历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王焱,《俄乌冲突与国际法的失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李强,《从阿富汗战争到当前国际危机:国际法还有制约战争的能力吗?》,《法学研究》2023年第2期

赵怡然、张子轩、王志,《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文化力量运用及其启示》,《世界民族》2023年第6期

张昕,《作为帝国间冲突的俄乌战争》,《国际观察》2022年第4期

Ukrainian female soldier tortured by Russians,” The Telegraph, June 2022

来源:招财智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