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杨玉环轻声问道:父皇您为何会喜欢儿臣?玄宗:叫朕三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5:58 2

摘要: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从小由武则天抚养长大。唐玄宗即位时,武惠妃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除了姣丽可人的容貌外,这个女孩的身上即有一种类似武则天那种天生的高贵气质,却特别乖巧,因此唐玄宗对这个女人一见倾心,当即封她为婕妤,让她日夜陪侍在自己左右。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贴身太监高力士发现,自己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变得整日郁郁寡欢,人也十分颓丧。

当时的唐玄宗,虽然后宫嫔妃不少,但唐玄宗却对刘华妃、赵丽妃、皇甫德仪、高婕妤这些女人根本不感兴趣。在他的眼中,只有武惠妃一个女人。

一、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从小由武则天抚养长大。唐玄宗即位时,武惠妃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除了姣丽可人的容貌外,这个女孩的身上即有一种类似武则天那种天生的高贵气质,却特别乖巧,因此唐玄宗对这个女人一见倾心,当即封她为婕妤,让她日夜陪侍在自己左右。

武氏虽得玄宗的宠爱,但当时的朝廷正处在对武氏集团进行清算的大环境下,因此武氏也难免受到牵连。玄宗几次想立她为妃,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直到她为玄宗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开元十二年,在唐玄宗的一再坚持下,她才得到了“惠妃”的封号。

虽然名义上只是个妃子,但武惠妃在唐玄宗的心里,就是自己的皇后。这一点,从武惠妃所生的孩子的名字上也能看得出来。唐玄宗亲自为她生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嗣一”,代表着这个孩子是自己所有儿子中的第一名。后来这个孩子夭折后,唐玄宗大为伤心,甚至大病了一场,还追封这个孩子为“夏悼王”。

虽然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但武惠妃始终对自己无法当上皇后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能让儿子李瑁成为太子,武惠妃经常在玄宗面前诬告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使得玄宗产生了废黜太子的念头,最后赐死了这三个儿子。

说来奇怪,李瑛等人被赐死后,武惠妃却突然身染重病,七个月后便惊恐而死。时人都说,她是做贼心虚,被三位皇子“鬼魂”惊吓而死的。

二、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心情十分失落,整日魂不守舍。这一日,他在高力士的陪伴下,来到他与武惠妃所生的儿子李瑁的家中,看望自己的儿子。

李瑁知道母亲死后,父亲心情郁闷,于是让自己的妻子杨玉环为父亲弹奏了一曲琵琶。

根据史书记载,杨玉环不仅“姿质丰艳”,还“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尤其善于击磬和弹奏琵琶。“贵妃每抱是琵琶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出云外。而诸王贵主泊虢国以下,竞为贵妃琵琶弟子,每奏曲毕,广有进献。”

听了儿媳的一曲琵琶后,唐玄宗一下子被眼前这个女人所吸引。离开李瑁家后不久,便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紧接着,他不顾什么礼义廉耻,让杨玉环装扮成一位女道士,并亲自赐号"太真",将她收入了后宫。

据野史记载,在两人的新婚之夜,杨玉环曾问过唐玄宗:“父皇,你为何喜欢儿臣?”唐玄宗马上用手捂住杨玉环的嘴:“从此刻起,朕不再是你的父皇,你该叫朕三郎!”

三、

杨玉环入宫后,迅速地取代了武惠妃,成为唐玄宗身边的又一个知音。她的惊世美貌、善解人意的性格,对音乐舞蹈的高度天赋以及与玄宗一致的审美情趣,满足了玄宗的个人潜在性格与长期压抑的兴趣爱好的能量释放,填补了唐说宗感情与艺术才能缺乏知音的巨大空白,成为玄宗生命中的主要精神寄托。这也是55岁的唐玄宗,与比他小几十岁的杨玉环心心相印的原因。

杨玉环进宫后,玄宗不再移情于其他嫔妃。就连《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说:“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

有了杨玉环后,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两人几乎形影不离。为了讨好杨贵妃,玄宗专为杨玉环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杨玉环喜欢泡温泉,玄宗就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杨玉环爱吃荔枝,为取悦她,每年夏天玄宗都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以驿马昼夜不停地将南方的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只为满足杨玉环想吃荔枝的要求。

唐玄宗对杨玉环之所以如此痴迷,一方面固然是杨玉环长得倾国倾城,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两人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诣极高。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

温泉宫建成后,唐玄宗和杨贵妃第一次到此巡幸,唐玄宗弹奏起了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当即翩翩起舞,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唐玄宗大为高兴。之后,玄宗常令杨贵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则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

唐玄宗和杨贵妃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生活中也出现过不愉快。有一次杨贵妃曾惹得唐玄宗发火,把她赶回娘家。没几天,唐玄宗又想念杨贵妃了,便让高力士去杨家,看看杨贵妃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杨贵妃见到高力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带给唐玄宗,接着便放声痛哭,哭得如同梨花带雨。高力士回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唐玄宗后,玄宗见物思情,于是马上将杨贵妃接进宫,从此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

四、

这一年七月七日的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长生殿避暑。酒过三巡,唐玄宗再次弹奏起琵琶,杨贵妃则又一次跳起了《霓裳羽衣曲》。一曲跳罢,两人抬头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两人的这个晚上,也被诗人白居易写进了他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姐妹也都权势显赫,以至于时人发出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感叹。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不仅身居宰相,还兼着四十余个职务,总揽朝政,无恶不作。这也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爆发。消息传来,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部分侍、大臣,仓惶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时,护驾的禁军发生哗变,先是杀死了杨国忠,又包围了唐玄宗住的驿舍,要玄宗交出贵妃。唐玄宗虽然舍不得,但也深知大势已去,与杨贵妃痛哭一场后,不得不将杨贵妃赐死。被赐死时,杨贵妃年仅38岁。

对于贵妃的死,唐玄宗伤心至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如流"。此后,唐玄宗无论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

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触景生情,他怎能不深深地思念着贵妃?于是,唐玄宗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在悔恨交加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几年。宝应元年(762年)四月,怀着对杨贵妃的思念,唐玄宗含恨而终。这可真是应了《长恨歌》里的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五、

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在中国历史上君王与后妃之间非常罕见。杨玉环死时虽然已经 38 岁, 早已红颜不再,但在玄宗心里,仍然是“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杨玉环死后,玄宗在入蜀的路途上特别思念杨玉环,因此还创作了 一首《雨霖铃》,跟随他入蜀的大臣崔硕在栈道上听唐玄宗边走边唱,不禁发出“雨中闻铃, 音与山相应”的感慨。

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曾派宦官去马嵬驿,将杨玉环“改葬于他所”。但宦官挖开杨玉环的坟墓后,只发现了一个杨玉环随身的香囊,并没有发现尸骨。当宦官把香囊献给玄宗后, “帝视之, 凄感流涕,命工貌妃于别殿,朝夕往, 必为鲠欷”。 如果没有真正的感情,唐玄宗也不会发出这么悲哀的哭声。

唐玄宗跟杨玉环的结合,一开始自然是看到了杨贵妃的美貌。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有一次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除了美貌之外,唐玄宗之所以宠爱杨玉环那么多年,更多的是兴趣的相投。

唐玄宗是个十分热心的文艺爱好者,他不但喜欢欣赏文艺演出,还精通作曲,甚至在后宫成立了一个皇家乐团——梨园,集中居住在宜春北院。善歌舞,邃晓音律的杨贵妃也常常到梨园演奏她拿手的琵琶,深受大家的欢迎,“诸王贵主”竞相拜她为师,学习弹奏琵琶。玄宗之所以每次游宴、洗温泉都要带着杨贵妃,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文艺爱好和相当的文艺造诣,文艺上他们有共同语言,互为知音,可以说是琴瑟和鸣。

六、

也许是因为两人的爱情过于感人,所以在很多野史中,杨贵妃并没有死。关于她的人生归宿,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和记录。

第一种说法是,杨贵妃并没死于马嵬驿。当时被缢杀的,是一个相貌酷似于她的宫女。真正的杨贵妃,在大军离开马嵬驿后,隐居在了陕西某个道观中。

第二种说法是,杨玉环后来逃到了日本,在上口县向津具半岛油谷町村渡过了她的余生。死后她被葬在日本当地的“二尊院”中。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偶然从日本遣唐使口中得知杨贵妃的消息,还派这位日本遣唐使送了两尊佛像给小杨,并且劝她回国,再续前缘共享富贵。但杨贵妃心已成灰,拒绝了唐玄宗。数年后,杨贵妃在当地无疾而终,而“二尊院”就是因为那两尊佛像而得名。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主要来自于繁华的开元末天宝年间掩盖下出现的危机,他们的爱情成为这一时期唐朝社会巨变的牺牲品。天宝年间,玄宗已经失去了开元时期的进取心对政事采取消极的态度,开始疏于听取谏言,不再励精图治,开始纵情酒色,“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身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他和杨贵妃的爱情,也因为这场战乱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李春晓:《论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中国网:《三千宠爱 杨贵妃为何没成为皇后?》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