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黄焖鸡米饭以其独特风味和高性价比,成为街头巷尾备受欢迎的快餐选择,尤其是杨铭宇黄焖鸡,更是在巅峰时期开遍全国超过6000家门店,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并肩,堪称国民级美食。然而,如今它却深陷食品安全泥沼,沦为外卖小哥们口中的“黑心外卖”,甚至被国务院食
曾几何时,黄焖鸡米饭以其独特风味和高性价比,成为街头巷尾备受欢迎的快餐选择,尤其是杨铭宇黄焖鸡,更是在巅峰时期开遍全国超过6000家门店,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并肩,堪称国民级美食。然而,如今它却深陷食品安全泥沼,沦为外卖小哥们口中的“黑心外卖”,甚至被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令人唏嘘不已。
在曝光的暗访视频中,杨铭宇黄焖鸡部分门店的卫生状况令人瞠目结舌。员工无需健康证即可上岗,操作过程中徒手接触食材,边做饭边抽烟的现象屡见不鲜。生肉被随意丢弃在垃圾桶上,外卖单更是肆意扔在已烹饪好的鸡肉上,全然不顾卫生。品牌方所宣称的巡店监察制度,在这些门店中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不仅如此,食材处理环节也存在严重问题,变质剩菜二次加工,发黑的牛肉被重新染红,客人吃剩的香菇挑拣出来后再次翻炒上桌,这般操作严重挑战食品安全底线。
卫生问题曝光后,杨铭宇黄焖鸡遭受重创,整个黄焖鸡品类也受到波及。许多门店营业额暴跌2/3,即便如此,仍有1/3的门店在继续营业,这让不少消费者难以理解,毕竟食品安全问题已如此严重,这些门店究竟为何还能吸引顾客?为了挽回声誉,部分老板亲自坐镇直播间,一边大口吃着自家黄焖鸡,一边痛斥同行没有良心,试图以此证明自家产品安全可靠。
回溯杨铭宇黄焖鸡的发展历程,2011年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早期的它鸡肉量足、配菜丰富,汤汁入味,鲜香下饭,性价比极高,在北方美食街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当时,其品牌扩张极为迅速,2012年便开放加盟,加盟费用在早期仅需5000元,如今全国统一为35000元。高额利润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一份售价15元的黄焖鸡米饭,利润可达50%左右,除去人工水电成本,依旧稳赚不赔。如此低门槛、高毛利的加盟模式,使得这家起初仅有3人的公司,一天就能签订20份加盟合同,仅2014年就签出2000多家加盟店。
然而,过快的扩张速度和过低的准入门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为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杨铭宇黄焖鸡对加盟店的管控仅停留在基础层面,如统一装修风格、简单培训员工以及提供工服,原料方面也只是强制加盟商采购溢价15%-20%的酱料包,其他食材则由加盟商自行解决。在品牌快速发展阶段,迅猛开店、扩大规模的确是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但市场一旦饱和,竞争加剧,加盟商利润空间被压缩,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
早在2013年,杨铭宇黄焖鸡便因卫生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上百家门店被监管部门勒令整改。仅仅三年之后,即2016年,一则重磅新闻将其推至风口浪尖——号称统一配送的原料,竟源自废弃工厂,且是加工处理过的过期肉。踏入2024年,情况愈发糟糕,成都、郑州两地相继爆发“老鼠门”事件,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也随之而来,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本应承担监督管理责任的品牌方却始终缺位。每次宣布整改后,都未能给门店提供具体有效的整改建议,导致加盟商要么自行摸索自救,要么选择关门跑路。
从商业角度剖析,杨铭宇黄焖鸡的衰落是必然结果。在商业世界中,发展速度与质量把控本应相辅相成,而它却过度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与管理。其“连而不锁,加而无盟”的加盟模式,看似在短期内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却为后续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种轻资产加盟模式在餐饮行业并不少见,它印证了单品爆款在市场初期的强大爆发力,同时也无情地揭示了其硬伤——缺乏对加盟店的深度管控,无法确保产品质量与服务标准的一致性。
当资本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一路狂飙,却忽视食品安全这一铁律时,任何商业奇迹都可能瞬间崩塌。杨铭宇黄焖鸡曾经的辉煌已然成为过去,如今它留给餐饮行业的,是一个深刻且惨痛的教训。对于其他餐饮品牌而言,应从中吸取经验,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务必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置于首位,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对加盟商的管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蹈杨铭宇黄焖鸡的覆辙,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市场的认可。
来源: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