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她姓刘,35岁,长得不算多出众但干净利落,做行政工作,朝九晚五,生活一板一眼。
既无抽烟喝酒之习,亦无大病大痛之忧,却偏偏被查出患有乙肝。
不是体检发现的,是肚子疼了两个月,才不情不愿去医院拍了个B超,医生一句“肝脏回声不均、轻度肝硬化倾向”,她整个人当场懵了。
其实症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两年前,她就经常觉得累,吃点东西就容易胀气,手脚冰凉,早晨起来嘴巴发苦。
她以为是胃不好、压力大,也没太当回事,最多就是自己买点“养胃茶”、三黄片喝着。
去年冬天开始,皮肤开始变黄,朋友还打趣她是不是用假面膜,把脸都抹黄了。她自己照镜子看着也不对劲,但想着黄疸离自己太远,谁会想到是肝有问题?
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一直以为乙肝不会找上自己。
从小没输血、不乱吃药、不去陌生地方打针,也没听说家里有人得这病,她觉得自己和肝炎八竿子打不着。
但真相是,她在出生的时候国家疫苗政策还没全面普及,母婴传播的那一波漏网之鱼里,她就是其中一个。
很多乙肝患者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的,尤其是那批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乙肝疫苗在他们小时候还不是强制打的,家长自己也没概念。
如果父母有携带史,孩子极有可能在出生时就被带上乙肝病毒,默默潜伏几十年,直到身体哪天抗不住了,才露出“真面目”。
她说,最早不是肝区疼,是整个人发虚,早起特别困难,睡眠浅,老做梦。
而后,腹部的右上角方才隐隐有痛感萌生,每当久坐、久走抑或进食油腻食物之际,这种痛感便越发显著。
她去小诊所看过,医生也没当回事,说是肠胃不好,贴了几次膏药,吃了点消食片就不了了之。
医学上乙肝的早期症状本来就不典型。有些人只是没精神,有些人可能是牙龈出血、月经紊乱、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很多症状都能和别的病扯上关系,真正有人意识到是肝出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进入慢性乙肝活跃期。
她的检查报告显示,肝功能ALT明显升高,病毒载量高,抗-HBe阳性,是典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
亦即病毒正在“攻城掠地”,而身体的免疫系统则在竭力防守。
这时候如果不治疗、不监控,炎症拖久了,就容易走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她当时最不能接受的,不是病本身,而是这个病是“终身带着”的。
乙肝病毒一旦进入慢性期,大部分人是无法彻底清除的,只能靠长期抗病毒药物控制。
这个现实对她打击特别大,她说自己感觉人生被判了“缓刑”,每天都得监视病毒,心里压得慌。
医生告诉她,中国是乙肝大国,约有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忽视治疗,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尤其是像她这种中青年女性,正值生育年龄,如果不了解病情,盲目怀孕,不仅自己危险,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传染下一代。
乙肝在不同人群中发展速度差异特别大。有的人一辈子都处在低复制状态,不怎么发病;有的人病毒活跃,三五年就肝功能紊乱。
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基因型、患者年龄、免疫状况、生活方式等。
像她这种工作压力大、熬夜、吃饭不规律、精神长期紧绷的人,更容易被病毒“趁虚而入”。
她后来换了个生活节奏,定期复查,每天吃恩替卡韦,戒了甜食,也不碰夜宵,八点半就上床。以前经常坐着不动,现在下班就去公园走40分钟。
她言道,最大的转变并非在于身体,而是在于心态。从一开始的慌,到现在的稳,是她慢慢“和病毒谈判”的过程。
其实乙肝不像癌症那样绝望,它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住病毒,大多数人都能活得跟正常人一样。
关键在于别等到症状明显了才想起去医院。像她说的那句,“早期真有信号,只是自己硬是忽视了”,这就是很多患者最后悔的地方。
有些信号明明摆在那,比如饭后右上腹胀痛、易疲劳、皮肤发黄、舌苔腻厚、眼白发黄、尿色深黄,但就是没人在意。
还有人说是“肝火旺”,喝点菊花茶就好了,结果耽误了最佳诊断时机。
每年因为乙肝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不少。
一项针对全国多中心乙肝人群的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如果在免疫清除期不接受规范治疗,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高达25%,20年内接近40%。
而一旦到了肝硬化阶段,肝功能就不是一两片药能补得回来的了。
很多人对乙肝还带着偏见,以为得了这个病就得远离社交、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
其实现在医学技术完全可以控制病毒、阻断传播。
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几乎100%阻断;夫妻之间也能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共处;甚至体内病毒复制被抑制到不可检测,和普通人差不多。
她在确诊乙肝的那天晚上,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哭到天亮。她不是怕死,是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把身体当成理所当然,却从来没真正了解过它。
她说以前从不体检,觉得30多岁的人哪能有大病,连感冒都少得可怜,怎么会突然来这么一下?
但身体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出问题,它早就提醒过你,只是你没听懂。
她后来在社交平台写下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女性一定要重视体检,尤其是做乙肝两对半、肝功能、B超这些检查。
她说得很直白:女人啊,不怕脸上有斑,就怕肝里有事。
若体检结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肝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那么是否仍需服药呢?
[1]俞佳雯,周薏,林天龙,等.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5,46(02):273-276+280.
来源:梁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