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海的风,最近似乎吹得有些喧嚣。当中国于2025年9月10日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恐怕没人料到,这一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的妙棋,竟会像一块试金石,瞬间让各方势力浮出水面,清晰映射出南海博弈的复杂图景。
文 春公子
南海的风,最近似乎吹得有些喧嚣。当中国于2025年9月10日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恐怕没人料到,这一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的妙棋,竟会像一块试金石,瞬间让各方势力浮出水面,清晰映射出南海博弈的复杂图景。
黄岩岛,这个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的珊瑚环礁,之所以牵动无数神经,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中国政府此次设立自然保护区,依据相关法规,其主要保护对象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3523.67公顷,并科学划分了核心区和实验区,这标志着中国对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管辖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精细的新阶段。
正如自然资源部研究员罗刚强调:“外国人进入保护区须事先提交计划并获批准”,这实际上构建了一套合法且难以反驳的海上管控机制。
果不其然,三路“大鱼”接连浮出水面:
菲律宾在忍耐一天后率先发难,外交部称黄岩岛是其“长期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指责中国“非法违法”。这种反应在意料之中——菲方多年来组织渔民冲闯黄岩岛潟湖,甚至使用氰化物捕鱼和炸药捕鱼等破坏性方式,早已将渔业活动政治化。
美国紧随其后,国务卿鲁比奥于12日宣称“与菲律宾站在一起”,拒绝接受保护区计划,并重提2016年南海仲裁案。五角大楼更直接派出“约翰・菲恩”号驱逐舰(可发射90枚防空导弹和61枚战斧巡航导弹)前往黄岩岛周边。
最危险的信号来自日本:9月11日,日本与驻日美军出动近2万人举行联合军演,同时宣布在山口县部署“堤丰”导弹系统。该系统可发射射程1600公里的“战斧”导弹,覆盖范围直达北京,这是日本首次本土部署中导系统,堪称“东亚安全格局的危险转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回应是坚定而克制的。就在三国联合巡航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宣布于9月12日至13日位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航。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明确指出:“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散播南海非法主张,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我们正告菲方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 这番话,既是对菲律宾的警示,也是对一切域外干涉势力的明确告诫。
中国选择在黄岩岛设立自然保护区,这步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环保话语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通过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非军事性的民事活动,中国能够进一步巩固和规范在黄岩岛的存在,增强对该海域的实际管辖能力。这种将主权主张与全球环境治理议题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在法理和舆论上赢得了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黄岩岛的真正启示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代主权宣示的高级形式。通过设立保护区,中国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保护濒危生态系统),又强化了实质管控(依法限制外国活动),还瓦解了西方炒作的“中国破坏环境”叙事。
当美日菲还在炫耀舰艇数量时,中国已跳出军事对抗的旧剧本,用一座珊瑚礁保护区和一套国际法话语体系,让对手的抗议显得粗鲁而过时。毕竟,真正的战略高手,从来善于用文明的规则赢取野蛮的游戏。
来源:春公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