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河南洛阳青年律师刘嘉蕾,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司法所正常开展工作。虽然远离家乡,“一定不负重托,展示洛阳律师形象”的话音却始终萦绕在她的耳边。
9月10日,河南洛阳青年律师刘嘉蕾,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司法所正常开展工作。虽然远离家乡,“一定不负重托,展示洛阳律师形象”的话音却始终萦绕在她的耳边。
今年8月24日,她应司法部号召,独自西行,来到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青年律师西部锻炼”。
在洛阳,有一枚触达民心的“红扣子”——它以党性教育为纽带,以实践锤炼为课堂,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律师培养成为既有政治担当又有专业能力的法律铁军。
2021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司法局、市律师行业党委把“红扣子”工程作为青年律师成长的主平台,为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铸魂:红色领航,系好执业“第一粒扣子”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2025年1月11日,洛阳市260余名新申请执业的青年律师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正式加入“红扣子”工程。这一刻,他们不仅开启了职业生涯,更是将红色基因贯穿职业启蒙。
“只有在执业初期就扣好思想政治的‘扣子’,才能保障青年律师在复杂的法律事务中坚守初心、坚守原则。”洛阳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陈建春说。
在组织建设方面,洛阳市推动律师行业实现“两个覆盖”提质增效,把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的覆盖作为行业党建的硬任务。全市通过举办集中攻坚培训班、派出党建指导员、推动联合党支部等方式,确保党建与律所治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党建+业务+文化”的联动机制,为“红扣子”工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截至目前,洛阳市律师行业党委下设党支部118个(其中独立党支部106个,联合党支部12个),全市党员律师1055名,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
制度化培养方面,洛阳市建立了轮训机制,涵盖法治理论、政法政策与业务技能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并实行名师带教、赴一线实训、与法院检察院交流等组合拳。
洛阳市36家城区特色律所与36家县域律所结成帮扶对子,首批选派43名县域青年律师参加市律协“雏鹰计划训练营”,通过封闭式集训强化政治素养、实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优质法律资源向县域延伸。
洛阳市司法局制定了《洛阳市青年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机制(试行)》和管理办法,推动新申请执业青年律师到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
“实习律师考核是律师执业生涯的‘入场券’,我们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位青年律师都能系好执业道路上的‘第一粒扣子’。” 洛阳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科负责人、洛阳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李志松说。
2025年7月,洛阳市顺利完成第二季度申请律师执业人员考核工作,116人通过考核。
护航:法治助企,优化营商环境显担当
“感谢律师提供的‘法治体检’,帮助我们规避了合同风险。”洛阳市一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说。
2025年8月以来,老城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开展走访活动,通过“订单式”法治体检服务为企业问诊把脉,助力破解难题。
法治是最可靠的发展环境。洛阳以“红扣子”工程为抓手,把青年律师力量下沉到企业园区,推动形成常态化的“法治助企”机制。
在实践中,洛阳律所与辖区司法局合作,建立“一对一”服务企业机制:每名律师至少对接一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法治体检、合同审查、劳动用工合规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形成“驻企律师”队伍,及时化解合同违约、劳动争议等风险。
洛宁县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位于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围绕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工作站安排专业律师进驻,每月5日、15日、25日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普惠制法律服务,搭建涉企纠纷调解平台,引导企业通过非诉方式低成本高效解决争议。
此外,洛阳青年律师还承担起行业性法律服务任务:围绕产业展会、订货会、文旅活动等大型商贸活动提供全程法律保障,参与合同审核、知识产权维权与涉外合同风险防范,为展会和交易安全保驾护航。
“红扣子”工程通过组织青年律师开展“企业法律体检”“合规法律服务”、设立法律服务站、建立“一对一”驻企服务机制等常态化法治助企举措,为洛阳市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专业法治力量。
扬帆:涉外赋能,助力企业“出海”闯新路
面对民营企业“出海”需求,2024年7月,洛阳市司法局依托市律师协会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集聚,注册成立洛阳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这是我省首家由地级市牵头的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涉外法律服务不仅是企业的需求,更是国家战略的延伸。”洛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党慧介绍,涉外能力的培养也被纳入“红扣子”工程。
在轮训与名师带教环节,青年律师有机会接触跨境法律事务、国际商事仲裁实务与外语法律研修,形成“本土经验+国际视野”的能力组合,为洛阳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人才保障。
2025年4月10日,洛阳市司法局联合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举办为民营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供需对接会。
“我们做外贸的,最怕合同里藏着‘陷阱’。”对接会现场,洛阳某机械制造企业法务负责人坦言。
洛阳青年律师们现场回应、对接业务需求,迅速提供可行法律路径,这种“现场服务+后续对接”的模式,使企业感受到法律服务的及时性与落地性。
“今年,我们将依托洛阳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涉外法律集聚区,新建跨境电商仲裁院和金融仲裁院,为洛阳市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党慧说。
扎根:一线淬炼,融入基层治理促和谐
“感谢村居顾问律师第一时间介入,帮我们调解解决了房屋漏水案件,避免了到法院打官司”,中原康城社区居民李某说。
河南蓝锐律师事务所乔果红律师长期担任洛阳市洛龙区中原康城社区村居法律顾问,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有效疏导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各类民事纠纷案件,为受害当事人争取救助和帮扶。“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身边事,定纷止争,是我从事律师执业的初心。”她说。
将青年律师置于基层,是“红扣子”工程的核心实践之一。
洛阳市将青年律师到司法所实践、律师进村居、法律志愿服务和人民调解对接,作为培养基层治理法律人才的主要路径。
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名青年律师到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185个司法所实现新入职青年律师实践全覆盖,这些青年律师参与网格化治理、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律智囊”。
“作为青年律师,应不断开拓视野,勤学习、常钻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扎实学习法律知识,更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向群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朱少彩到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后深有感触。
法律服务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常态化还体现在“送法进乡村”“民法典进集市”“法援惠民生”等活动中:青年律师被组织到集市、学校、企业和村委会开展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发放普法资料,推广“12348”法律援助热线,使法律服务“随时可得”。
“我们探索的‘1227’工作法(党建引领、双向赋能、双重保障、七项参与)让青年律师在基层实践中既受教育又能贡献力量,实践效果与成长记录并重,既保障了律师权益,也提升了基层法治能力。”李志松说。
从红色教育到系统轮训,从驻企法律服务到涉外法务平台,从基层司法所锻炼到人民调解现场,洛阳的“红扣子”工程已成为青年律师成长的立体课堂和服务社会的强力引擎。
“青年律师是律师队伍的未来和希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洛阳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师协会会长杨新涛说。“红扣子”工程既让青年律师的个人价值观在服务中具体化、把“为民初心”写进职业轨迹;又促使他们在基层治理中锤炼能力、增长担当;更把个人理想与国家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战略同频共振,为洛阳乃至河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法治动力。
来源:河洛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