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薛冰笔走南京,以文学家的天马行空与史学家的冷静严谨集成“金陵三书”——《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城市史》《南京人文史:烟水气与帝王州》,写就一座城市与一位学者彼此守望的动人篇章。
范蠡有没有到过南京?龙蟠虎踞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在江南的千年经济版图上,南京具有怎样的地位?从青溪小姑到沈琼枝,南京文脉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女性乐章?
9月13日下午,著名学者薛冰携其“金陵三书”做客南京方所书店,以《打开折叠的南京》为题畅谈南京三千年城市史与人文史。
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薛冰笔走南京,以文学家的天马行空与史学家的冷静严谨集成“金陵三书”——《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城市史》《南京人文史:烟水气与帝王州》,写就一座城市与一位学者彼此守望的动人篇章。
四十年时光,从居住者到自觉的书写者
薛冰其实是“新南京”人。两岁那年,他随父母迁居南京,从此定居。南京的山水城林、风物习俗、悠远文脉,还有浓郁的南京方言,成为他生活里的标配,也内化为他人生、学养、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下关江边到汉西门,再到新街口、老城南、莫愁湖……几十年来,薛冰的居所多次变动。走出户外,南京城的角角落落,他几乎逛了个遍。南京城旧时的朴素面目,新时期城建发展带来的城市面貌焕新,都被他收入眼帘,并深有感慨。不过,在薛冰早年的创作中,南京始终是隐在幕后的背景,或者是小说的空间背景,或者是散文的地理背景。真正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正面书写,把作为背景的南京,一下子推到前台来做主角,则是近二十来年的事。
薛冰回忆,这种转变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货币分房,“以前实行实物分房,在一个单位工作,就给你安排住处。大概1996年开始有了货币分房,就是你去找开发商买房子,看上哪里买哪里,单位给你货币补贴。开发商建房,就开始大量的拆迁。我还记得,当年拆剪子巷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去围观。那么,我当时也去看,看的时候就有一个感觉,我的‘家乡’好像没有了。”
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态,薛冰开始把南京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和地理空间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用文字留住乡愁。2000年左右,“金陵三书”中第一部《家住六朝烟水间》初版问世,当时只是一本薄薄的册子,用比较感性的语言来书写一个都市人无可寄托的乡愁,许多的未尽之言、未尽之意都在书外。2015年左右,“金陵三书”中第二部《南京城市史》问世,结合南京城建发展,详写南京城市空间的变化,以一本朴素的学术书的面目出现。
2022年,《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城市史》精装版问世,补充、修订、增添新的章节内容,大胆引入民国时期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逊老旧照片和当代摄影师冯方宇的作品,两部旧作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2024年,薛冰新作《南京人文史:烟水气与帝王州》出版,一书贯通南京城三千年文脉。
从描写南京的文艺清新之作,到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关注,再到对南京3000年人文史的关注,薛冰以“金陵三书”完整呈现古都南京风华,也写就一座城市与一位学者彼此守望的动人篇章。
四条线索读南京:王气显隐、文脉绵延、商贸集散、佳丽沉浮
仔细翻阅,上下两册、一部厚厚的70万字的《南京人文史:烟水气与帝王州》里,薛冰的历史观、学术观、哲学观、价值观皆在其中。
起笔之初,薛冰就抱持两个理念:其一,别人写过的不重复多写;其二,那些误传一定要澄清。鉴于此,全书以四条线贯穿,分别是王气显隐、文脉绵延、商贸集散、佳丽沉浮。在薛冰看来,王气显隐、文脉绵延对应着南京的建都史和文化史,是古都南京毋庸置疑的厚重精髓所在,商贸集散与佳丽沉浮对应着南京的商业史和女性历史,是值得被多加关注的南京之为南京的另两个特质。
“讲到经济史,中国以前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商业、手工业一类往往被忽略,但南京正是在商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在中国的都市里面,是非常罕见的,也是南京自古以来的一个优势。南京长期以来是江南的中心,六朝时期,它是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到宋朝时期是江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代后期则已经成中国的经济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赋税十分之九是靠江南的。”
薛冰还尤其关注到了南京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从褚蒜子临朝、谢道韫咏雪、大周后制曲、李清照咏史、秦淮四美人诗、大观园诗会、沈琼枝卖文,到袁枚弟子女诗人群体,薛冰打捞这些散落在历史缝隙中的女性形象,书写她们个体的身世、才能与价值,又以独立女性群像的角度重新定义她们与南京的关系、与历史和时代的关系。
活动现场,薛冰特别提到东晋历史上的杰出女性褚蒜子,“褚蒜子是晋安帝的皇后,后来做了皇太后。东晋一共104年,她掌控朝政达40年。我们都知道东晋丞相谢安,淝水之战的操盘手,在关键时刻稳住了东晋的政局。谢安就是褚蒜子提拔起来的,像她这样的,长期以来是被遮蔽的。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明代“辞皇后不为”的徐妙锦,也是薛冰认为值得关注的重要女性形象。徐妙锦的故事,正史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通过明代以来的各种文献,能够完整勾勒出她的故事,“徐妙锦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小女儿。徐达的大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燕王朱棣。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了皇孙,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建文帝的政权。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徐家的人分成了两派,徐达的大女儿和四儿子支持朱棣,徐达的大儿子和小女儿则支持朱允炆。朱棣夺取政权后,永乐五年,他的皇后,也就是徐达的大女儿去世。朱棣派人到徐家,想娶小女儿徐妙锦。徐达的夫人坚决回绝了这门亲事。皇帝娶不到的女人,别人也不敢娶。后来徐妙锦就出家了,雨花台那里曾有个皇姑庵(一说王姑庵),就是徐妙锦出家的地方。”
新、老南京人共同完成身份的确认
薛冰“金陵三书”的责任编辑雷淑容,以对谈嘉宾的身份参与了当天的活动。谈起自己阅读薛冰著作的感受,她说:“20多年前,我来到南京。南京对我来说有一种魔力,就是想去了解这座城市,跟它发生更深切的关联。而借助薛老师的著作,真正完成了我对南京的了解,完成了从不自觉地想要亲近南京,然后在南京扎根,再到成为南京的受益者、阅读者以及享受者这样的一个过程。”
雷淑容的发言,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当被问到是不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时,在座的新南京人和老南京人彼此相视、微笑,在默契中完成了对“南京人”这一共同标签身份的确认。
薛冰的“金陵三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群体?雷淑容结合个人的阅读经验,给出了建议。
《家住六朝烟水间》从书名到内容,都洋溢着浓郁的六朝烟水气,是一本颇有文艺范儿的书,适合出生在南京、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的年轻人,也适合刚刚来到南京的外地朋友。“读这本书,有那种初次相遇、扑面而来的情绪和气氛。在这种氛围里,进入对人文南京的认知和了解。”
《南京城市史》更多地从城市空间变化的角度去解读南京,在雷淑容看来,它适合那些在南京长大的年轻人去读,也适合那些在南京安家落户的外地朋友来读。“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了,在这座城市买房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或者说从外地来南京安家落户了,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居住者。此时的他们,会有一种感觉,想知道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位于南京的什么方位,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这本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南京人文史:烟水气与帝王州》是薛冰书写南京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适合资深南京人去阅读,“当你解决了温饱、衣食住行,成为从身体上到精神上的南京人之后,你想跟南京发生更深刻联系的时候,这是一本特别值得收藏阅读的书,是可以供全家人阅读的好书。”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