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储能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电能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设备或系统,一般包括四大部分:①电池组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决定了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②储能变流器(PCS)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放电,并进行交直流转换;③能量管理系统(EMS)是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负责数据采集、网络
储能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电能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设备或系统,一般包括四大部分:①电池组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决定了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②储能变流器(PCS)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放电,并进行交直流转换;③能量管理系统(EMS)是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④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均衡等。
储能系统在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负荷跟踪、调频调压、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按系统接入位置分类,可分为直流侧储能系统和交流侧储能系统。前者主要用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调控性,适合白天发电、夜晚用电的场景。后者适用于需要灵活调度的场景,例如电网储能、微电网等。
截至去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81.1%至165.4GW。
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同比增长59.9%至137.9 GW,占全球市场37.1%。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78.3 GW,占全球市场47%。连续三年保持新增装机第一,去年规模首次突破百吉瓦时,同比增长103%至43.7GW。
下面根据知名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发布的《2025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报告》,简单介绍一下行业竞争格局。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22个储能集成商上榜,占全球储能系统市场份额93%。
芬兰、韩国、日本、法国各有1家,美国4家;14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3%,前十名占据7席,分别是阳光电源(14%)、中国中车(8%),远景储能(6%)、华为(6%)、海博思创(5%)、比亚迪(4%)、新源智储(3%)。
其中,比亚迪上升2个名次。早在2008年,公司就开始布局储能业务,是业内最早做电化学储能的企业之一,如今其储能产品已销往中、美、英、德、法、意、澳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6月份,德国最大储能系统——博林施泰特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营,占地面积1.2公顷,可满足17万户家庭长达两小时的绿色电力需求。电站采用64套比亚迪MC Cube BESS魔方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CTS超级集成技术,使系统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98%,Vcts(电芯与系统体积比)指标超33%。
远景储能同样上升2位,与华为并列第四。公开资料显示,远景是做风机业务起家的,如今业务扩展至储能、氢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板块。在储能领域,公司一开始就坚持做全栈自研,即电芯、BMS、PCS、EMS等主要零部件全部自研自产。
远景储能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地区市场,目前在全球参与超过200个项目。新加坡及东南亚最大的储能项目——新加坡裕廊岛项目,其中Sakra项目由远景提供全套智慧液冷储能系统,Banyan项目由远景提供智慧能量管理系统。
TOP3合计占据全球电池储能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中车株洲所(CRRC)蝉联第三,并在亚洲市场保持领先。阳光电源(SUNGROW)继续位居次席,市场份额上升至14%。在欧洲市场,以21%的份额(2023年10%)处于领跑位置;夺得中东市场第一,市占率高达48%;在北美市场继续排名第二,但份额从17%降至10%。
特斯拉(Tesla)连续第二年蝉联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5%,但领先优势已从上年的4个百分点收窄至1个百分点。在北美市场连续第三年保持榜首地位,占据39%的份额,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三,落后阳光能源和尼得科。
今年2月11日,特斯拉40GWh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首座储能超级工厂,从去年5月正式动工到如今正式投产,用时仅8个多月。9月9日,公司发布两款储能产品:新一代公用事业级储能系统Megapack 3,以及集成化即插即用平台Megablock,旨在提供更强大的储能能力,并提高部署速度和效率。
来源:新潮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