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癌这病,在波兰不管是男是女,都是癌症里头夺走人生命最多的。肺癌类型不少,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而腺癌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亚型。肺腺癌这东西,分子特征复杂得很,治疗起来难度不小。不过这些年,靠着分子诊断的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上有了不少亮眼的进展。就拿
肺癌这病,在波兰不管是男是女,都是癌症里头夺走人生命最多的。肺癌类型不少,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而腺癌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亚型。肺腺癌这东西,分子特征复杂得很,治疗起来难度不小。不过这些年,靠着分子诊断的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上有了不少亮眼的进展。就拿那些有 ALK 基因重排的腺癌患者来说,第三代 ALK 抑制剂(比如 lorlatinib)就成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 39 岁男性患者的事儿。他因为呼吸衰竭进了医院,之前在木业干了好多年。病情发展得特别快,活着的时候没查出到底是啥病,最后还是通过尸检才确诊是肺炎型肺腺癌(PLADC),免疫组化检测还发现 ALK 蛋白表达异常。这可是文献里头一回报道,不吸烟的年轻木尘暴露患者出现 ALK 基因重排的病例。
先说说这个病例的情况。
这位 39 岁的男性,因为呼吸衰竭入院,近两个月来,呼吸困难和疲劳越来越严重。他一直在木业工作,从不抽烟。刚入院时,病情被评估为中重度。CT 检查显示双肺有广泛的间质性浸润影,还有好多个圆形气囊或者坏死区。因为他血红蛋白太高(19 g/dL),医生给他放了 400 mL 血。检查时能听到他肺里有啰音,叩诊是浊音,不发烧,炎症指标也正常。但入院第 2 天,他呼吸困难更厉害了,医生只好给他用高流量氧疗(HFNOT)。
本来想做支气管镜检查,可因为下叶支气管塌陷,没法做肺泡灌洗,只取到了支气管吸出物,结果查出有副流感病毒和念珠菌,还是没能确诊。之后,他的炎症指标一下子升得很高(白细胞 23,660/mm³,CRP 218.9 mg/L,IL-6 18.6 pg/mL),医生先用了克拉霉素、氟康唑,后来换成伏立康唑,还给他用了甲强龙 500 mg 冲击治疗。肿瘤标志物 CA19-9 升高,腹部超声查出有肝血管瘤,睾丸超声没什么问题。胸腹盆 CT 显示双肺磨玻璃影更严重了,右上肺组织被破坏,右肺门淋巴结肿大(16×13 mm),就像图 1(A-C)里那样,没有胸水,也没转移到其他地方。
病情恶化得特别快,血氧饱和度降到 84%,还咳血、呼吸急促,可炎症指标反而降了。医生又给了甲强龙 500 mg,先用无创通气(NIV),后来改成有创通气。插管后吸出好多血性分泌物,俯卧位通气也不管用,还得用升压药维持。最后没抢救过来,从出现症状到去世不到 3 个月,入院后 20 天就没了。
尸检发现双肺是弥漫性浸润性黏液性腺癌,淋巴管和血管都被侵犯了,组织学上是微乳头状和筛状亚型,还有肿瘤气腔播散(STAS)。免疫组化结果:CK7 阳性,TTF-1 和 Napsin A 阴性,ALK 蛋白表达异常(D5F3 抗体,Ventana),如图 2(A-C)。本来想做 FISH 检测看看 ALK 基因重排情况,可因为 DNA 降解,没查清楚。
再来说说这事儿的讨论。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头号原因,早期很难发现。这个患者就是因为病情发展太快,生前没确诊,直到尸检才发现有可能用靶向治疗。肺炎型肺腺癌(PLADC)是一种非阻塞性肺实变亚型,常见于吸烟的男性,症状是呼吸道问题和炎症指标升高。这个患者不抽烟,病情发展快,符合 PLADC 的情况。CT 上看有磨玻璃影、实变、胸膜牵拉、胸腔积液这些,容易跟感染弄混。而且他接触木尘,可能引起过敏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病,所以一开始没往肺癌上想。
ALK 基因属于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正常情况下在胚胎神经系统里有,出生后就慢慢少了。大概 4.5% 的 NSCLC 患者会有 ALK 重排,基本上都是年轻、不抽烟的腺癌患者。重排大多和 EML4 基因有关,形成融合蛋白后,会一直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JAK-STAT、PI3K-AKT、MAPK/ERK 这些)。
ALK 抑制剂(ALKi)分三代:
第一代:克唑替尼(crizotinib),因为不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有限;
第二代:阿来替尼(alec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可以用于一线治疗或者之前治疗没效果之后;
第三代:劳拉替尼(lorlatinib),一线能用,之前治疗没效果也能用,而且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现在推荐用 NGS 做分子检测,能同时查多个驱动基因突变。IHC 因为快、便宜,对样本质量要求不高,样本不好的时候也能用。
这个病例是头一回报道不吸烟的年轻木尘暴露患者有 ALK 重排。木尘暴露和 ALK 重排有没有关系还不清楚,得再研究研究。木尘里常有天然化学物质、霉菌、防腐剂这些,可能会一起起作用。木尘主要沉积在鼻腔和鼻窦,但细颗粒也能进入下呼吸道。
再分享一个大和米蕈在肺癌领域的病例。
有个 67 岁的男性患者,得了肺癌(鳞状细胞癌)和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治好结核病后,做了右肺下半部切除手术,把肿瘤切了。1 月接受放射治疗后出院。可到了 6 月,他又来看病,说右侧乳房疼,医生发现医生发现肿瘤已经扩散到右胸肋骨和全身骨骼。从 7 月开始,医生只能用缓释吗啡止痛。不过从 5 月底开始,他每天吃 3 克大和米蕈 LENTIN PLUS 1000LY 补充剂。原来肿瘤标志物 ICPP 是 16.8ng/ml,到第二年 6 月降到了 6.7ng/ml。疾病复发时 NK 细胞活性只有 9%,后来慢慢恢复到健康水平。
大和米蕈是一种专利米糠精华,是日本大和药品株式会社和美国加州医科大学 UCLA/Drew 的 M.Ghoneum 教授一起研发的。他们用专利技术分解高级日本米糠,做出了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Lentin Plus 1000 LY,能提高和维持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减轻化疗、放疗的副作用,改善食欲和体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现在这东西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卖了 20 多年,不少患者认可,医务人员也推荐。
最后得说一句,本账号内容就是分享信息,不构成任何医疗、投资等专业建议。观点是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可能有滞后或者偏差。做相关决定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要是因为信了这里的内容造成损失,本人可不负责。
来源: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