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近年来,甘南州聚焦农牧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围绕“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核心目标,打出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带动的“组合拳”,以精准服务破解就业难题,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端稳“就业饭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近年来,甘南州聚焦农牧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围绕“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核心目标,打出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带动的“组合拳”,以精准服务破解就业难题,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端稳“就业饭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民生温度。
“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现在通过县里的技能培训,我学会了藏式刺绣,还进了合作社,每个月能拿3000多元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碌曲县玛艾镇村民才让卓玛的经历,是甘南州技能培训促就业的生动缩影。针对农牧民、失业人员就业技能短板,甘南州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1700余人,结合当地文旅、特色农业、民族手工艺品等产业需求,开设刺绣、唐卡绘制、高原牧草种植、乡村旅游服务等特色培训课程。截至8月底,全州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0余期,培训4300余人,其中21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或灵活就业。
技能培训为群众“赋能”,岗位对接则让需求“变现”。为打破信息壁垒,让岗位精准匹配就业需求,甘南州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线上依托“甘南人社”微信公众号、就业服务网等平台,开设“春风行动”“直播带岗”专栏,实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岗位需求清单,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岗位1.8万余个,达成意向性就业2900余人次;线下常态化开展“春风送暖到乡镇 就业服务进万家”“就业援助月”、甘南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人才夜市”专场招聘等活动,组织州内重点企业、合作社走进乡镇、社区,现场提供岗位咨询、简历投递、政策解读“一站式”服务,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工作。
在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甘南州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推出“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计划”“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今年已引导32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就业,并为199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5万元;对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256个,涵盖生态护林员、乡村保洁员、水管员等,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对退役军人,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通过专场招聘、岗位推荐、创业扶持等举措,今年已帮助89名退役军人稳定就业。
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的同时,甘南州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从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为创业者保驾护航,进一步放大就业效应。全州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平台3个,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目前已孵化出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高原特色农产品电商等创业项目90余个;同时,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简化申请手续,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5万元,带动就业280余人。
夏河县创业者道吉才让,正是甘南州创业扶持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的创业历程更是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在政府支持下,道吉才让成功创办夏河县生态产业园民族藏毯加工开发项目,不仅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更积极带动当地就业。“身为一名本土企业家,能够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始终秉持这一信念,厂房建成后优先招聘当地群众,共吸纳32人进厂工作,其中22名是脱贫户,妇女占比高达80%,有效助力重点群体就业;薪资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每月最低有3000元保底,熟练工月薪可达6000元,切实为乡亲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甘南州今年城镇新增就业2757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2.0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9.06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农牧民群众“饭碗”端得更稳、日子过得更甜的真实写照。
下一步,甘南州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落,把技能培训的“课堂”设到田间地头,用更精准的政策、更贴心的服务,拓宽就业路、点亮致富梦,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挣上稳定钱,让就业的“暖阳”持续照耀甘南大地,为乡村振兴筑牢充满民生温度的坚实根基。
甘南融媒记者 拜学媛 通讯员 汪真君
来源:甘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