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来袭!731上映在即,你会去看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5:08 1

摘要:“人类怎么能对人类做这种事?”导演赵林山在第一次看到731部队史料时,震惊到彻夜难眠。十年筹备,百万字资料查阅,终于将这个沉重历史搬上银幕。

震撼来袭!《731》上映在即,你会去看吗?

历史深处最黑暗的画面被搬上银幕,这部电影将挑战我们的心理极限,也考验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勇气。

“人类怎么能对人类做这种事?”导演赵林山在第一次看到731部队史料时,震惊到彻夜难眠。十年筹备,百万字资料查阅,终于将这个沉重历史搬上银幕。

《731》以平民视角切入,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哈尔滨平房区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小贩王永章等普通中国人被诱骗、抓捕并关进“特设监狱”,遭受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非人折磨。

1 历史真相,血淋淋的银幕再现

电影《731》毫不回避地展现了历史上真实的残酷实验。活体解剖不打麻药,直接切开活生生的人体,只为研究器官反应。

冻伤实验将活人放到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直至血液冻结;细菌实验让老鼠、跳蚤、病菌成为“武器”,再将受害者丢进感染的牢房。

这些场景并非戏剧虚构,而是有大量历史档案与国际审判材料作为支撑。据战后多方历史资料与幸存者证词,至少数千名中国平民、战俘以及朝鲜、苏联等国人士在该部队的实验中被杀害。

2 演员付出,比观众更煎熬的表演

拍摄《731》对演员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挑战。姜武在片场多次崩溃大哭,不是因为拍戏的体力透支,而是因为对角色、对历史的代入太过真实。

王志文为这部电影暴瘦15斤,他饰演一名冷血、冷静的日军军医,几乎没有任何人性光辉。他在片场蜷缩在角落中痛哭,他说“如果演不出罪恶感,就是背叛受害者”。

李乃文的表演更为激烈,他在预告片中的“失禁”戏份,把真实的人性反应演到了极致。演员们没有任何“表演”的兴奋感,只有沉重,只有痛苦。

3 争议不断,影片未映先热

《731》从筹备到上映历经坎坷。原计划在今年七月“7·31”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节点上映,却临近撤档。坊间传出各种猜测,有人说是因题材过于敏感,有人说是因画面尺度太大。

影片预告片中出现日本女性军官角色,引发网友担忧。有网友指出,二战时期的日军中并不存在女性军官,这一角色的设定与历史严重不符。

导演赵林山也因其过往行为而备受争议。据网络信息,他曾被指控在拍摄期间拖欠演员薪资,甚至有特技人员严重烧伤后剧组不闻不问。

4 预售火爆,排片占比超99%

尽管存在争议,《731》的预售表现却十分惊人。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片首日排片占比超过99.7%,预售票房已突破45.7万元。

在猫眼和灯塔平台的“想看”人数总和超过666万,刷新了同类题材电影的纪录。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占比最高,这说明影片唤醒了新一代的历史记忆。

全国多地影院主动为影片设计了“9:18”“19:31”这样的专属场次,用数字铭记历史。这种现象不仅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勇敢尝试,更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召唤。

5 观影决定,情感与理性的较量

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很多人陷入纠结。一方面,这段历史需要被铭记,另一方面,影片的残酷画面让人望而却步。

社交媒体上,《731》的讨论热度虽高,却充满了“情绪性围观”:微博上,相关热搜频繁出现,但评论区却充斥着“等网络平台上线”“太沉重,不敢看”。

播放量惊人,弹幕却多是“致敬但不想进影院”;豆瓣“想看”人数突破441万,但真正标记“已看”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观众的情感认同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观影动力。

6 全球上映,历史记忆的世界共鸣

《731》不仅在国内引起关注,在海外也计划同步上映。据报道,影片已定档9月18日在澳新市场及9月19日在北美市场上映。

导演赵林山明确表示影片不煽动民族仇恨,而是通过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自我救赎(如受害者间的互助、牺牲),传递 “尊重生命、珍视和平” 的反战内核。

影片主题落脚于“强国情绪”:以历史苦难唤醒民族自强意识,呼吁观众铭记屈辱而非复仇。这种创作理念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同和支持。

数据显示,《731》在猫眼“想看”人数突破440万,在灯塔平台高达236万,总和超过666万,刷新了同类题材电影纪录。

全国多地影院主动设计“9:18”“19:31”专属场次,用数字铭记历史。这些数字不仅说明院线对影片的高度看好,也反映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强烈期待。

很多人犹豫要不要去看。害怕承受不了那种压抑和痛苦,但又觉得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电影《731》给出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次直视历史的机会。

来源:潘之声英语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