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不是问题,问题是认知观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2:16 1

摘要:预制菜成为常态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作为消费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自此之后你会吃到更多的预制菜,而区别就是在更严苛的标准和法规下的预制菜,它远比你想象中更健康安全。

预制菜成为常态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作为消费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自此之后你会吃到更多的预制菜,而区别就是在更严苛的标准和法规下的预制菜,它远比你想象中更健康安全。

罗永浩和西贝这个事件其实不需要去站哪一方,作为一个消费者而言,应该要感谢的是双方。罗永浩这张无法形容的嘴,因为提出问题形成了巨大的舆论会极大的推动这个行业的规范进步,而西贝作为看似被锤的一方,看似影响了商业利益,但是却有机会成为行业里的垫脚石,让预制菜的标准和法规更清晰明确更健全

要说预制菜的话,在麦当劳里我们已经吃过很多年预制菜了。除了麦当劳还有很多知名连锁品牌,预制菜占比远比想象中高。

最近几年,如果有人问我想要方便快速、健康营养、味道不至于难吃且安全的吃一顿饭,推荐去哪里?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麦当劳。没错,无论亲人朋友还是同事,我的回答只有这一个。小的时候大人都会告诉你麦当劳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油炸的很不健康,容易上火(其实就是炎症,而炎症的产生并非一定是油炸,这是题外话不扯远了)等等之类的言论重复过很多次,洗脑式的灌进脑袋里,以至于大众对于麦当劳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

然而,事实是麦当劳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连锁品牌经营的方式,需要要做到极致的全球标准统一,更重要的是在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实践出来的经验,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预制菜更加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标准。效率和体验这两个不平衡的点,如果通过标准化、法规刚性和透明沟通、预制菜能很好的解决不平衡,并且成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炸如果不健康,就按油炸这种做法来说,如果相比你在个体经营的什么炸串店或者饭店来说,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油是什么样的油,用了多少次?温度控制有没有统一?而这些在麦当劳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是的,温度控制都会精确无比,因为油里边的致癌物质产生的多少跟温度失控有很强的关系,而这些只能由机器才能精确控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菜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超 800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32%,渗透率全球领先。其 C 端市场以商超(36.8%)和电商(26.0%)为主,速冻单人套餐、披萨等品类年销售额均超 10 亿美元。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达 75% 以上,人均年消费量 23.5kg,冷链技术和全流程监管体系完善。这种高普及度源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和效率优势。

也别说其他国家了,近一点就拿香港来说,你吃的很多食物都是预制的,特别是什么冰室、火锅店、烧烤店,包括像日料的放题等等等等。。。除非你去一些粤菜馆,广东人对于现炒的菜式很讲究吃一个“镬气”,想要有这种味道只能由明火猛火且有经验的厨师才能炒出来,只有在炒出来的很短一段时间内才能有这种味道,是绝对不可能预制的,除此之外很多的甚至是喝早茶的点心,比如什么干蒸、凤爪、排骨。。。在香港也大部分是预制的,很多年前就这样。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餐饮店都这样,只是说这是常态。

这很正常,香港那样的社会节奏,寸金寸土的地方,健全且严苛的法律体系,我为什么不用预制的方式呢?但是也没有说社会民众因为听到预制菜这个词而那么的反感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反思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因为受过太多伤害了,因为太痛了,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我感觉到给我吃的东西看上去不健康不新鲜,实际上就算是好的,那么行,你是坏人。

这也不代表其他国家没有食品问题,也出过,只不过因为标准化的流程更容易定性,更严苛的法律法规,导致民众对此的反应没有产生那么大的舆论争议。

尽管监管严格,发达国家仍存在预制菜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

- 2025 年 3 月,美国爆发李斯特菌疫情,涉及麦当劳汉堡和沃尔弗林公司牛肉泥,导致 104 人感染、1 人死亡。

- 2025 年 6 月,FreshRealm 因鸡肉餐被李斯特菌污染召回产品,导致 3 人死亡,波及 13 个州。

- 罐头食品中曾发现腐烂手指等异物,暴露部分企业卫生管理漏洞。

这些事件多因企业违规操作(如原料劣质、设备污染)或监管执行不到位导致,而非系统性风险。

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立法和技术标准保障预制菜安全。美国 FDA 要求预制菜成分标签透明、生产工艺符合 HACCP 体系,并对储存运输温控进行全程监控。日本自 1948 年《食品卫生法》起,建立覆盖原料、加工、包装的全周期监管闭环,确保产品可追溯。欧盟则通过 RASFF 快速预警系统和 “从农场到餐桌” 可追溯要求,对添加剂、微生物指标等实施严格管控,发达国家对预制菜的舆论争议较少演变为大规模社会事件。例如,美国消费者更关注 “天然”“可持续” 标签,而非预制菜本身;日本因长期食用习惯和监管公信力,民众对预制菜接受度高。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集中在添加剂、营养流失和透明度上。美国调查显示,52% 的人认为非天然食品含化学物质,42% 认为不健康。但便利性和价格仍是主要购买驱动力,58% 的消费者因 “方便” 选择预制菜,48% 认为其性价比高。行业通过技术革新(如超高压灭菌、锁鲜工艺)和透明化标签(如法国拟强制标注预制菜属性)逐步缓解信任危机。

除了添加剂和营养健康之外,文化差异也是我们对于预制菜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国家的食物烹饪方式太过于丰富多样,比如最主要的之一,“炒”这种烹饪手法,如果连火都没有的话,甚至可以定义为这不是炒菜,所以在这样的文化理念下,预制菜天然就不被喜欢,我们会很自然的认为这样既没有营养,也不美味,加之你还要价格贵的话,我怎么能原谅你?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工业化生产通过标准化和效率优势,已使预制菜成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二战后女性就业率上升、日本家庭小型化等社会变迁,均推动预制菜从 B 端餐饮向 C 端家庭渗透。而且我们国家现在又在社会发展的高速前进期,各行各业都在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进步,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只会越来越极致,这种趋势不可逆转,预制菜通过技术迭代(如速冻、冻干)和法规完善,产品品质持续提升这是肯定的。

那么,罗永浩和西贝,双方都不是正确答案,能够改变食品行业,因为这两者的出现,不断进步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物,才是正确答案。

#罗永浩吐槽西贝用预制菜你怎么看##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来源:玩电二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