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3日,首届“新古史辨与华夏复兴”学术论坛在长沙岳麓后湖国际艺术园区天创集建举行。来自全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围绕“辨源流、辨真伪、辨范式”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其中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提交的《破西方范式迷思,立东方文明新论——以
首届“新古史辨与华夏复兴”论坛在长沙召开
—— 施怀德提出“东方文明范式论” 重构中华万年文明叙事
2025年9月13日,首届“新古史辨与华夏复兴”学术论坛在长沙岳麓后湖国际艺术园区天创集建举行。来自全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围绕“辨源流、辨真伪、辨范式”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其中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提交的《破西方范式迷思,立东方文明新论——以“稻作·聚落·礼制”重构中华万年文明叙事》论文引发热议。该论文以中国新石器时代(古国时代)考古实证为根基,提出以“稻作(天)·聚落(地)·礼制(人)”三才互构为核心的“东方文明范式论”,挑战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起源叙事,系统论证中华文明万年连续性的原生逻辑。
一、新古史辨:超越疑古,重构文明根脉
施怀德在论文中指出,“新古史辨”继承顾颉刚学派的怀疑精神,但摒弃其“疏于读书、以西损东”的局限,强调考古实证与文献精研的深度融合。通过“辨源流”(厘清中华文明原生脉络)、“辨真伪”(破除西方标准桎梏)、“辨范式”(提炼东方文明特质)三大路径,该学派致力于揭示中国新石器时代(约11000-4000年前)作为中华文明“根脉时期”的历史地位 。
核心突破在于将10000年前的上山文化(中华阴阳二元观念萌发期)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华原创思想爆发期)定义为中华文明第一个“轴心时代”。这一论断以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的万年稻作遗存、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与七孔骨笛等实证为支撑,打破西方“青铜-文字-城市”三要素标准对文明起源叙事的垄断 。
二、东方文明范式论:稻作·聚落·礼制三位一体
施怀德提出的“东方文明范式论”以长江、黄河、辽河、珠江、钱塘江五大流域考古材料为根基,构建区别于西方的文明演进逻辑:
1. 稻作(天):物质基石与宇宙观之源
上山文化出土的万年稻作遗存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其“播种-生长-收获-休眠”的循环催生“阴阳消长”的原始宇宙观。上山桥头遗址的彩陶“十六芒太阳纹”与“六爻豫卦纹”,更被张其成认定为“中华阴阳二元观念始源地” ,印证“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萌芽。
从上山文化的初级村落(房屋遗迹显示基础社会组织)到裴李岗文化的贾湖遗址(功能分区与社会分工萌芽),聚落发展呈现“定居-整合-复杂化”逻辑。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规骨矩(观象授时工具)与龟甲刻符(八卦雏形),标志着“法地”观念的实践与早期社会秩序的形成 。
上山桥头遗址的“天(十六芒太阳纹)-地(田字纹)-人(巫字纹)三才互证纹”与裴李岗文化的龟甲刻符、七孔骨笛,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礼制源头。龟甲“天圆地方”象征、骨笛“中和”音律追求,以及跨流域传播的“十六芒太阳纹”“八角星纹”,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的精神纽带 。这种“以玉事神、以礼治国”的传统,比西方“青铜-文字-城市”标准更深刻地揭示文明本质。
三、破西方标准迷思:文明演进的多元路径
针对西方“青铜-文字-城市”三要素标准的局限性,施怀德指出,这一基于两河流域经验的标准无法解释中国文明的内生性。上山-裴李岗时代虽未出现青铜器与成熟文字,却通过稻作农业(物质剩余)、聚落整合(社会框架)、礼制构建(精神共识)实现文明跃升 。例如:
- 稻作技术:上山文化的稻谷驯化比印度早3000年,贾湖遗址的稻米储藏量显示农业规模化 ;
- 社会分工:桥头聚落的彩陶手造艺术、裴李岗聚落的磨制石器作坊与贾湖骨笛的精密制作,证明专业化生产已出现;
- 精神内核:良渚文明的玉礼器体系(如琮、璧、钺)与红山文化的龙图腾,均脱胎于上山-裴李岗的礼制萌芽。
这种“物质-精神双元驱动”的模式,实证中华文明“本土性、连续性、内生性”的核心特质,与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的断裂性形成鲜明对比 。
四、文明对话:从多元一体到全球叙事
施怀德强调,“东方文明范式论”并非排斥交流,而是主张“多元一体、交流共生”。古国时代五大流域的技术传播(如上山稻作北传黄河流域、裴李岗石器技术影响红山文化)与观念输出(如阴阳、八卦雏形的跨区域扩散),印证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底色 。贾湖骨笛音律与西亚地区的相似性,更暗示早期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互动 。
此次论坛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对文明起源叙事话语权的主动争取。正如施怀德在论文结语中所言:“唯有认清自身的根脉,才能在多元世界中找准坐标。”“新古史辨”学派通过考古实证与理论创新,不仅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至万年,更以“稻作-聚落-礼制”范式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中国方案。未来,该学派计划联合五大流域相关机构,开展“古国时代文明基因解码”工程,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深层密码。(待旦)
关于大同思想网: 大同思想网是由青年学者枕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等发起创办,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潮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中,大同思想网主要关注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复兴及与西方文化比较和融合的大文化观,比如大陆新儒家和儒家宪政的议题等;关注重新书写世界历史和反思西方中心论背景下西方历史话语霸权的大历史观,比如世界文明源头和”新古史辨“等议题。同时关注国内国外的时政局势,特设置“时政观察”栏目,体现国学人士不尚空谈重经世致用的特征;关注近世和当代的历史人物,因“道以人传”,人物列传是史家之传统,特设置“人物春秋”栏目;另有文艺诗歌类的好文,亦欢迎各方人士赐稿。
来源:大同思想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