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7月,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GB/T 45896-2025)国家标准,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陕西省富平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火红小柿子 甜蜜大产业
—— “地理标志+全产业链”擦亮“富平柿饼”金字招牌
□ 张 亮
今年7月,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GB/T 45896-2025)国家标准,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陕西省富平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在这背后,富平县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引擎,推动知识产权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蹚出“地理标志+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使得“富平柿饼”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不断推动柿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标破局
扭转“有名无价”产业困境
富平柿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因其果肉晶莹、霜白绵甜而闻名。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品牌保护和标准化生产,富平柿饼长期处于“有名无价、有质无量”的困境。市场上仿冒产品泛滥,农户收益不稳定,产业发展受限。
转机始于“富平柿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平县以此为契机,启动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制定《富平柿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产地范围、工艺标准和质量要求。通过划定核心产区、建立专用标志使用制度,确保每一个贴上“富平柿饼”标签的产品都符合传统工艺和品质标准。
地理标志保护不仅是法律授权,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富平县整合多方力量,依托本地特色地理标志资源,建立“富平柿饼”品牌培育库,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整合质量基础设施,培育柿饼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形成“地标产品+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县庞大从业群体增收,为品牌发展筑牢产业基础。并通过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定期抽检产品质量、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让“富平柿饼”从地域特产升级为值得信赖的知名品牌。
标准先行
全国首个柿饼国标10月1日落地
今年7月,富平县传出富平柿子产业里程碑式的喜讯——《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GB/T 45896-2025)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柿饼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志着富平柿饼迈入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
该标准科学界定了富平柿饼特有的感官、理化指标及产地关联性,明确与广西、山东等地柿饼的差异化特征,从原料选取、加工工艺到成品质量均作出细致规定,要求鲜果必须为富平尖柿,采收期不早于10月中旬;晾晒过程需自然风干,不得添加糖料或防腐剂;成品柿饼含水量≤35%,总糖含量≥60%,外观需霜白均匀、肉质红亮。标准还首次明确了“富平柿饼”特有的“溏心”特质,并通过理化指标予以量化。
富平县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国标的发布意味着“富平柿饼”有了全国统一的品质标杆,为富平特色产业和品牌保护筑牢了技术根基,可持续推动富平柿子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升级,进一步巩固富平柿子产业全国领先地位,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标准化发展新动能。
全链赋能
地标+产业融合创新强链
据了解,富平县以地理标志为核心,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小柿子做成大产业。目前,全县柿子种植面积已达2.4万公顷,年产柿饼超过7万吨,柿子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5亿元,带动13万柿农实现增收致富。同时明确“甜蜜中国”品牌定位,优化商标授权管理,41家企业获专用标志使用权,年使用量超200万枚。支持柿子全产业链获专利19件,推动酿酒、制醋等工艺标准化,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档次,带专用标志的柿饼市场溢价率达70%,以硬核品质赢得消费信任。
该县知识产权部门联动媒体强化品牌宣传,组织中央媒体采风、“富平柿饼 好‘柿’成‘霜’”直播(在线超40万),推动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清单及“一带一路”品牌汇编,2025年品牌价值突破40.25亿元。
种植环节,富平县推行“合作社+农户+标准”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3333公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质量追溯系统。目前,该县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柿饼企业83家、柿子产业专家试验园5个,柿子全产业链带动农户3万户,覆盖13万人。
加工环节,富平县引进智能烘干设备、无菌包装生产线,同时保留传统“吊饼晾晒”工艺,实现标准化与特色化并存。一家柿饼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地标品牌溢价,他们的柿饼出厂价较普通产品增幅很大,且供不应求。
销售环节,富平县精心打造的陕西省地理标志(富平)展示中心(富平县知识产权促进运用中心),集农产品展示销售、维权援助、纠纷调解、商标指导、专利转化、品牌运营六大功能于一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以来,富平县已在该中心组织多场直播活动,通过特色直播实现交易额8000多万元。此外,还与多个电商平台合作,销售不断攀升,同时推出柿饼糕点、柿子醋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当地还坚持文旅融合,举办“富平柿饼节”,建设柿子主题博物馆,发展采摘体验、工艺研学等业态,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实现“一颗柿子带火一片乡村”。
协同保护
确保地标产品“真而优”
近年来,富平县实施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推动跨区域协同执法,将富平柿饼列入国家首批13件网络保护产品白名单,实现富平县市场监管局直接与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处监管信息互通,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监管体系,形成地理标志多地联动查侵权的工作格局。该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执法保护,开展专项打假行动,确保地标产品“真而优”、品牌“响而久”。
富平县创新“地理标志+保险”模式,2023年至2024年,富平县市场监管局联合该县人保公司为22家柿饼企业提供被侵权保险,其中,陕西省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富平柿饼被侵权案件,二审法院判决该公司获侵权赔偿388万余元,保险公司理赔62万元,成为陕西省首个知识产权被侵权保险赔偿案例。该县还通过“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富平支行首批为5家企业授信2250万元,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性贴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未来展望
地标助力乡村振兴
富平柿饼的产业链越来越强,是地理标志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通过“地标+标准+品牌+产业”模式,富平实现了从单一农产品到复合型产业的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火红的小柿子,正化作乡村振兴的熊熊火炬,成为致富的甜蜜大产业,在这条“地理标志+全产业链”的新路径上,富平县将继续用智慧与创新,让传统农产焕发新生机,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甜蜜注脚。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地标产品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地标产品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富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艾路阳说。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