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名单揭晓,科技巨擘引关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09:33 3

摘要:最近,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其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这份名单,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这些关键领域里的最新动向和顶尖人才。

提起“院士”,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个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称呼,代表着科学界最高级别的荣誉和智慧。

但实际上,这些顶尖科学家们的研究,正悄悄地、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国家的未来。

最近,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其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这份名单,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这些关键领域里的最新动向和顶尖人才。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第一批公布的15位候选人,了解一下他们究竟在忙些什么,他们的工作又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

首先,有几位科学家的工作,完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

比如来自西安科技大学的毕银丽教授,她是一位研究矿山生态修复的女专家。

我们都知道,煤炭开采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但也在大地上留下了很多“伤疤”,尤其是在西部那些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地区,恢复植被非常困难。

毕教授就像一位“大地医生”,她不是简单地种树,而是另辟蹊径,利用微生物技术来改良土壤,让那些被污染和破坏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经过她和团队的努力,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已经有上万亩的矿区重新披上了绿装。

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和坚持,她的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足以证明其分量。

同样致力于此的还有中国矿业大学的胡振琪教授,他是我国第一位中美联合培养的土地复垦学博士,几十年来一直深耕这个领域,他的研究让“黑色”的矿山变回“绿色”的家园成为可能。

能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保障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

在这份名单里,我们看到了几位为国家“找油找气”的功勋人物。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窦立荣院长,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家。

随着国内油田的深度开发,寻找新的大型油气藏越来越难。

窦院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他在非洲工作了十多年,深入研究了当地复杂的地质构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找油理论。

正是基于他的理论,我国在海外发现了储量高达5亿吨的法努基油田,这是我国企业在海外独立发现的最大规模油田,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能源话语权。

另一位是中国石化的郭彤楼大师,他的主战场在中国南方。

南方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找天然气就像在地下走迷宫。

郭大师通过不懈努力,揭示了深层天然气的赋存规律,主导发现了包括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在内的一批世界级大气田。

特别是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页岩气革命的开端,让我国在这一清洁能源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他获得的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对他巨大贡献的肯定。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如何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地利用能源,是另一大课题。

来自南方电网的李鹏专家,就做了一件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事。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

这颗小小的芯片,就是我们庞大电网的“中国心”、“中国脑”。

过去,我们电网的核心控制系统很多依赖进口,存在安全隐患。

有了“伏羲”芯片,就等于把电网安全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这项成果也入选了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同样,来自重庆大学的蒋兴良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如何应对电网面临的极端天气挑战。

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南方那场大冰灾,电线结冰倒塌,导致大面积停电。

蒋教授的工作,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灾难重演,他让我们的电网变得更加坚强、更有韧性。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获得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终身成就奖。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有些科学家的工作听起来可能有些“高冷”,但却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石。

扬州大学的丁建宁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

他在微米纳米这个极度微观的世界里进行探索,他的一项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期刊《科学》上,并被评为当年的世界百项重大科技发现之一。

这些看似遥远的基础研究,未来可能会应用到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器件等领域,为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还有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郭阳教授,他的公开资料不多,但从他拥有的上百项关于微处理器设计的专利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在国产核心计算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可控,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名单中还有许多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

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戴彩丽副校长,她长期致力于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

很多油田开采到后期,不是没油了,而是剩下的油很难采出来。

戴教授的研究就像是给油田注入“活力剂”,用化学方法把那些“顽固”的石油驱赶出来,让老油田焕发青春。

太原理工大学的寇子明教授,是矿山机械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让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去完成井下危险繁重的工作,这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更是对矿工生命安全的极大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的李全生主任,创造性地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把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储存起来,变废为宝,在缺水的矿区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了上百亿的经济效益。

还有一些候选人,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带有行政职务,但他们的学术成就同样非常突出,比如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范京道,他在煤与油气共生矿区的安全智能开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云南的李文昌教授,几十年扎根地质一线,他提出的成矿理论为我国西南地区寻找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

这份名单里的每一位候选人,都是我国能源与矿业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工作,有的放眼全球,为国家争取战略资源;有的扎根大地,为矿区带回绿水青山;有的深入微观,探索未来的技术方向;有的直面挑战,为国家大动脉保驾护航。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支撑起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抗衰老专委会立足民族卫生健康领域,扎根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等行业产业,接受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领导,重点就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科普宣传、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按照协会的部署,专委会将抓好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自律与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好服务。

Disclaimer: The Internet is a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we advocat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such as involving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pictur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y, please do not use i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