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对普耐心归零,扬言斩断俄经济生命线!昔日筹码为何今日失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09:50 1

摘要:阿拉斯加峰会结束尚不足月,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看似缓和的局势突然风云突变。9月12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直播镜头前,手持一份略显凌乱的谈判日程表,一改往日对俄模糊策略,首次公开表示对普京“失去耐心”,并抛出旨在彻底扼制俄罗斯石油贸易的二级制裁方案,声称要“摧毁俄

阿拉斯加峰会结束尚不足月,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看似缓和的局势突然风云突变。9月12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直播镜头前,手持一份略显凌乱的谈判日程表,一改往日对俄模糊策略,首次公开表示对普京“失去耐心”,并抛出旨在彻底扼制俄罗斯石油贸易的二级制裁方案,声称要“摧毁俄罗斯经济命脉”。从高调示好到骤然翻脸,这场转变背后,不仅是外交策略的调整,更折射出美国在俄乌议题上的进退两难。

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普京的耐心正在耗尽

一、阿拉斯加会谈:表面缓和,实则埋雷

不过二十多天前,特朗普还将阿拉斯加会谈称为“迈向和平的关键一步”,乐观预言俄乌即将开展直接对话。然而,这场持续三小时的会谈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被刻意淡化的前提——普京坚持谈判地点必须设在莫斯科。

这一要求迅速成为僵局的核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未明确领土归属”为由拒绝赴俄,特朗普私下抱怨莫斯科的提议实为“对乌克兰的羞辱”,却既无法说服普京让步,也未能推动基辅妥协。原被大肆宣扬的“外交突破”,迅速沦为一场苍白无力的政治表演。

二、“经济大棒”挥舞已久,为何此次难再奏效?

特朗普再度祭出制裁手段,尤其是瞄准俄罗斯石油出口,表面看似杀招,实则早已威力不再。

今年三月,特朗普政府一度暂停对乌12亿美元军援,试图以此向俄传递压力。然而这一举动被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犀利解读为“美国战略犹豫的象征”,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延长了前线对峙。

更尴尬的是对俄石油的“二级制裁”。以印度为例,尽管美方威胁加征50%关税,印度七月进口俄油规模反而同比上升12%,日均进口量突破20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44%。此外,俄印近期签署史上最大规模原油供应协议,年供应额预计高达130亿美元。制裁未令俄能源收入萎缩,反而推动其拓展亚洲市场,削弱了美国与传统伙伴的关系。俄外长拉夫罗夫毫不讳言:“西方屡次预言俄经济崩溃,却从未成真。”

三、深层矛盾无法靠施压解决

特朗普将俄乌冲突视为一桩“生意”,指望通过极限施压达成交易,显然严重误判了局势的复杂性。

关键矛盾在于领土主张不可调和。俄罗斯坚持克里米亚与顿巴斯现状不容更改,而乌克兰任何退让都可能导致国内政治崩塌。与此同时,冲突已演变为一场代理人战争:北约近期因波兰无人机事件启动第四条集体协商机制,欧盟委员会亦宣布第十九轮对俄制裁,明确瞄准能源与运输系统。欧盟迄今对乌援助总额近1700亿欧元,更提议利用冻结俄资产向乌提供“战争赔款”。西方阵营的强硬立场,使俄乌各自退让空间变得极为狭窄。

而美国自身也陷入战略矛盾:既希望最大限度削弱俄罗斯,又担忧彻底决裂可能引发的全球连锁反应。这种摇摆,导致其政策缺乏连贯性,调解者信誉不断流失。

四、情绪化表态背后:国内政治与战略短视

《华盛顿邮报》指出,特朗普此次“爆发”更多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而非战略考量。他急需向选民展示强硬姿态,掩盖外交成果的缺失。然而,将俄乌冲突简单理解为“一场可操纵的交易”,暴露出其应对复杂地缘博弈的短板。

若美国一意孤行推动石油封锁,可能不仅无法压垮俄罗斯,还会助推国际油价飙升、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稳定,进而影响欧美经济复苏进程。更危险的是,此举可能彻底堵塞本就狭窄的对话通道,使冲突进一步陷入“制裁—反击”的恶性循环。

图为北约秘书长吕特

事实一再证明,俄乌问题没有雷霆万钧的速胜手段,缺乏尊重安全关切与政治现实的务实态度,任何施压都只会加深对立。要实现停火,各方亟须摆脱逞强姿态,真正回到谈判桌前,在兼顾现实与原则的基础上寻求妥协。毕竟,这场危机的化解,从来不依靠更强硬的制裁,而依赖于更智慧的对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徐姐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