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加过很多新书研讨会,却唯独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会有这一天。“五一”节前,华玲突然告诉我,宝武武汉总部文学协会想为我的散文集《时光碎片》开一个新书分享会,我当时吓了一跳,《时光碎片》2014年再版至今,十年过去了,怎么算是新书?
参加过很多新书研讨会,却唯独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会有这一天。“五一”节前,华玲突然告诉我,宝武武汉总部文学协会想为我的散文集《时光碎片》开一个新书分享会,我当时吓了一跳,《时光碎片》2014年再版至今,十年过去了,怎么算是新书?
但这本书,于我又确实意义非凡,它是我2009年与《一个母亲的亲情手记》在中国电视出版社出版后,2014年在网上看到“传奇中国图书系列——美文卷”征稿启事,将《时光碎片》重新整理,取名《梦里花开》投稿后,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公开发行,在全国各大书店、网络上架,图书馆收藏,没有花一分钱,也无需背负自费出书售书压力的一本书,它是我写作生命的里程碑!签订出版合同,接到100本样书,发现仍旧是按原书名《时光碎片》出版后,虽有丝丝失落,却很喜悦。我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
这次在杨姣娥工作室公众号上露脸,是为了答谢为此书写序言的中国作家吕永超老师在黄石钟楼举行自己《海观山下》现场售书而做的宣传。
2014年到2025年,十年,又是一个十年!看到华玲的文字,我心中一热,有种梦里花开的感觉,泪,不知不觉的盈满眼眶。
我的人生像小说,却远比小说精彩。很多年前,文友王立庆老师慎重劝我,姣娥,你在浪费素材,你写的那些散文,完全可以写成小说。
我告诉他,王老师,我写小说得一气呵成,得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但我得生存,我的身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家人,他们不允许我放纵自己啊!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而我的文章就是生活。
从小生活在湖南湘潭的老家农村,耳闻目睹农村的许多陋习和族人间的寸土必争,睚眦必报,用文字打捞抒写这些年幼的生活碎片时,我的内心仍旧会有疼痛的感觉。
1983年参加工作在武钢一井巷公司,作为一名普通女工,我有12年的井下工作经历。每天上班,与一群头戴矿帽,身穿雨衣裤的工友,在山郊野外挖石出土,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目睹他们年轻的生命在四块石头夹一块肉的地层深处,靠酒壮胆,粗野玩劣,再看到自己的爱人和他身边的工友,安然享受着生命的粗糙,还有身边的一些女同事,用自己的肉体与上级的迎合偷欢,赢得一时半会的照顾和轻松点的工作,我有种无语凝噎的心伤。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我在井下昏暗的光线下捧书而读,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丰盈。我用碎片时间写日记,记录生活和感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我在努力活着。
突然间,我的世界有了色彩,那是1990年,儿子两岁时,我有幸参加了矿建公司首届通讯员培训班,一篇篇稚嫩的新闻作品和小评论,天女散花似的出现在全国各类报纸上。我为此作为公司的重点通讯员,先后被公司宣传部推荐到《黄石日报》学习了一个月,被公司工会推荐到武钢残联,参加残疾人通讯员培训学习,聆听了罗时汉老师的文学讲座,随后又被武钢残联的高光菊老师用自行车驮着送到了《武钢文艺》,见到了董宏量老师。
那时候的我,没有见过《武钢文艺》,更不知道文学与新闻有什么不同。我只是想写,想表达自己。但因为在《云南残疾人报》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散文,被武钢残联推荐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进修学习,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我们矿建公司,从井建工程部的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到公司宣传部,工会,得知消息后,一个个不约而同的找公司党委领导,为我申请公费读书。我永远记得,公司宣传部干事何佳文对我说的话:“你只管准备好去北京读书的行李,其余的交给我来办!”1994年,是我生命旅程的又一个起点,我被公司出资送到北师大作家班,与一群天南海北的同学一起,聆听了莫言、梁晓声、毕淑敏、刘恪、恪非、童庆炳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的文学讲座。
天窗一旦打开,我如饥似渴。学习归来后,在三班倒之余,一边继续采写宣传通讯稿,一边学写小说和散文。那些一笔一画用格子稿纸填满的日子,成为我梦想的翅膀。
但梦想是个看不见的精灵,它需要时间,需要坚持,需要鼓励,需要定力和契机,才会慢慢舒展开自已的温柔。
2004年,北师大进修10年后,我有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一路花香》。我记得那时候的我,因为下岗居休后的生存压力,只知道一边打工,一边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写文投稿,用稿费贴补生活。在为作家东方樵老师校对书稿,为公司宣传部长吕云的中篇小说集《带你看日出》写序言时,他们都劝我将自己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整理成书,和他们一起自费出版。
我听从了劝告,但书出版后,却变成了我的负担。每个月508元的居休工资,儿子正在读高中,老家公婆和我父亲的相继离世,让我不堪重负。
没想到,我们矿建公司和矿业公司两级领导同时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把我作为居休职工代表,推荐参加矿业公司工会组织的劳模标兵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各矿山巡回演讲,帮我组织签名售书仪式,武钢文艺和一些文友也主动联系我,帮助我。
这年冬天,作为湖北省三个残疾人作家代表之一,我参加了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成立大会,与7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作家一起,受到了邓朴方主席的接见,见到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史光柱和张海迪。
温暖就这样一点点渗透到我的内心,让平凡的我,在琐碎的忙碌里,在享受着温暖的同时,也学会了温暖馈人,学会了坦然接受和带光前行。
2007年,在儿子上大学后,我应邀去了铁山区残联,从事残疾人工作,一个人干着别的区残联四五个人的工作量。但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我在残联干了10年,让政府部门的领导,从看不起我,劝办公室女孩不要跟企业人谈恋爱,到后来逢会便赞武钢人素质高,因为在残联这个平台上,我用感同身受的经历,耐心细致的方法,带给了许多比我生活在更底层,更卑微的残疾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我用自己的作家身份,热心为残疾人服务,当了十年政协委员,为残疾人代言发声,争取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省、市,及中残联的资金支持,先后创建了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中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区。与此同时,我坚持写作,在全国15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随笔100多万字,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时光碎片》《一个母亲的亲情手记》《开出自已的芬芬》。
2014年,又是我命运的转折年,儿子有了恋爱女孩,《时光碎片》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再版后,在全国公开发行,我抑制住这份喜悦,内心安然。没想到,同年10月,儿子女朋友的父亲摄影采风车祸身亡,其母承受不住突然打击,患了抑郁症。儿子与儿媳妇,读研恋爱时,一个在湖南,一个在湖北,参加工作后,一个在广东,一个在广西,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遭此厄运,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两个还在恋爱的孩子,我建议他们双双辞职回武汉工作,既可照顾患病的母亲,又可抱团取暖。我开始竭尽全力当他们的垫脚石,在大孙子出生前,辞去残联工作,回归家庭,在铁山专心带娃,让他们夫妻俩在武汉与儿媳妇的母亲一起生活,陪着她慢慢走出了抑郁。2021年清明节前,儿子开车送意外有了二孩的儿媳妇回铁山我的身边待产,傍晚带岳母返回武汉途中汽车追尾,其岳母在他的车上去世。
接到儿子的电话,面对即将临产的儿媳妇和四岁的大孙子,我抱着痛哭流涕的儿媳,默默流泪。接纳,承受,用慈悲的方式坦然面对命运给予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痛击,用抒写的方式展现生活之美,那些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那些坐在两个熟睡的孙子之间,用手机写出来的带孙笔记,是我最近十年的生活状态。
我知道,我只是在倾吐,在记录,写的东西没有文学价值,我甚至都不想告诉家里人,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喜怒哀乐,不好意思在文友面前谈写作。没承想,华玲的信息,让我有种梦里花开,内心被唤醒的激动。
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无职无权无钱无背景无学历又身患腿疾的我,对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竭尽全力,成为他们口中的好女儿、好大姐、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好婆婆、好奶奶,却唯独对作家这个称呼,心存愧意,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甚至这些年来,为了带好两个孙子,我连电脑键盘上的五笔字根都有些忘记,我习惯了用手机忙里偷闲的写碎片文字。但因为有许许多多的领导、老师、文友、同事和网友们接力赛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才一直在这条路上蜗牛般爬行,且感受到了尊重和温暖,也是因为自己的这种坚持和热爱,我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光,才会源源不断的用碎片时间打捞人生碎片。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是一个“不断到达”的过程,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都不会立刻呈现。我们在生活中除了努力再努力,还必须学会制造,等待一些慢慢舒展开来的温柔。从29岁接触文学,到现在的60岁,30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
感谢宝武武汉总部文学协会!感谢写作路上一直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文友!感恩为我的拙作浪费时间,抒写读后感的文友、老师!因为你们,我仍将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去走,去看,去爱,去温暖,去接受和给予,那些跟我一样在人生的黑暗中需要光的人!
来源:杨姣娥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