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房、门诊、手术、带教、科研、处理事务性工作、参加学术会议……这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雪梅,一周的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而每天回到家中她还要肩负起照顾两个孩子的职责。
查房、门诊、手术、带教、科研、处理事务性工作、参加学术会议……这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雪梅,一周的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而每天回到家中她还要肩负起照顾两个孩子的职责。
“我是有点忙,没办法,身为医生,想做的事太多了。”谈到行程安排,刘雪梅调侃自己是个大忙人,不过她的言语里满是透着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刘雪梅形容自己个性坚定、敢于挑战,做一件事排除千难万难也要完成。也正是这样不服输的劲,促使她无论是做医生、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教学工作者,都做得十分出色,给足了团队和患者安全感。
学医是唯一选择
“学医是我的第一选择,也是唯一选择。”面对笔者采访,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雪梅仍坚定不悔当初的选择。用她的话说,“这个职业崇高而伟大,充满意义。”
因为爷爷是一名医生,刘雪梅从小耳濡目染,让她对医学充满了向往。高考填报志愿时,填报医学专业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开启了她的医者之路。
研究生毕业后,刘雪梅顺利留在遵医附院消化内科工作。初入临床,刘雪梅在当时科室主任同时也是她的导师庹必光教授的带领下,潜心钻研消化疾病领域,凭借敢拼敢闯的劲头,迅速从一名职场“新生”成长为科室技术骨干。
2011年,刘雪梅在庹必光教授的推荐下,得到前往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攻读医学博士的机会,为她的医者生涯打开了更宽广的天地。在她看来,出国留学得到的不仅是一个博士学位,也开阔了更广阔的眼界、培养了坚忍不拔的品格、更收获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读博期间,刘雪梅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5项科研课题,并以“最优等”成绩毕业,荣获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优秀博士论文奖,获2014年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这也是国家对海外留学博士的最高奖励。
2015年9月,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刘雪梅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遵医附院工作。“我的根在中国、情在遵义。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我就决定学成后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为家乡的基层医疗和科研服务。”她说。
聚焦专业攻关克难
学成归来,刘雪梅把精力集中到了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中。“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而消化内镜独特优势就能尽早发现那些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并在内镜下进行微创治疗,就能及时把肿瘤扼杀在萌芽状态。”刘雪梅说,但当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并不理想,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实现消化道肿瘤早防早治,这让刘雪梅多年所学和研究有了攻关方向。
很快,刘雪梅聚焦国民大健康需求及疑难罕见恶性肿瘤诊治能力提升,借助消化内镜微创学科优势,带领团队建立了消化道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体系,并率先在贵州省建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精细化筛查体系,肿瘤早诊早治率达54%,节约医疗成本近千万元,有效实现消化道恶性肿瘤可防可治。
“早发现一例早癌,就能拯救一个家庭。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刘雪梅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她带领团队不断精进内镜微创技术,如今,在遵医附院,已有成百上千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通过内镜微创技术得到治愈,实现了肿瘤早诊早治,让更多患者不再“谈癌色变”。
紧接着,刘雪梅又关注到常发生在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的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这部分患者在省内因缺乏规范诊疗,几乎都去往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进行治疗,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不能因为这部分患者少就不关注,既然这类疾病与消化系统有关,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想办法攻克和解决。”刘雪梅认为。
2021年,刘雪梅牵头14个学科,建立了神经内分泌肿瘤(NET)MDT诊治团队,开展内镜微创、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核素诊治一体化(PRRT)等全方位诊疗,组建全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远程会诊及转诊制度,实现贵州罕见肿瘤规范诊治零突破。据统计,2021年来,全省诊治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1000余例。
构建国际交流促学科发展
遵医附院消化内科作为贵州省消化领域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刘雪梅和她的团队声名在外,多项工作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出于稳步推进学科发展的考虑,在科室管理上,刘雪梅致力于推动科室在医疗服务、科研、人才建设上都要出好成绩。她认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打破地域劣势,和国际医学接轨,才能实现学科国际化、差异化发展。
凭着到德国、日本等国外大学学习的经历,刘雪梅积极促进科室与国际交流对话,与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日本新泻大学和东京大学等进行深入合作,定点将科室10余名医生送到海外知名院校进行博士及博士后学习,并聘请世界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开展多中心基础与临床研究,为科室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她还对标国内知名高水平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建立覆盖全省121家医院的遵医附院消化病学专科联盟,形成以消化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际交流及区域辐射中心。
在科研上,作为贵州省离子通道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刘雪梅聚焦消化道肿瘤防治关口前移,以离子通道与胃肠黏膜损伤性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为重点研究方向,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多篇,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等14项国家级、省级课题,53次在美国消化疾病周、世界内镜大会、欧洲消化疾病周、亚太消化疾病周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为中国消化发声。
面对自己和科室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刘雪梅坦言,“从庹必光教授交给我负责人的接力棒时,我便时刻叮嘱自己要肩负起科室传承创新的使命。既身负重任,我决不能辜负前辈们几十年来努力打下的坚实基础。”每当遇到困难,刘雪梅总是告诉自己,“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咬紧牙关挺过去,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是柳暗花明,才能见到更广阔的风景。”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她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而这样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她的团队成员。
近日,揽获国内外奖项的刘雪梅再次迎来她职业生涯的荣耀时刻,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名单,刘雪梅名列其中。谈及荣誉,刘雪梅说:“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鞭策,我将继续努力,引领学科发展,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图文/邹季芳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来源:贵州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