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月的南京,梧桐叶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诊室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望着桌上刚刚送过来的一盒6瓶“黑杞桃润膏”,正在看着高大尚精美的包装而沉思时,门就被轻轻推开了,进来的姑娘穿着米白色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细得像芦苇杆。
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
六月的南京,梧桐叶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诊室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望着桌上刚刚送过来的一盒6瓶“黑杞桃润膏”,正在看着高大尚精美的包装而沉思时,门就被轻轻推开了,进来的姑娘穿着米白色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细得像芦苇杆。
“王医生,您看我这是怎么了?” 她把包往椅子上一放,就急着撸起袖子要伸胳膊,手指关节泛着白,“最近加班写方案,爬三楼都要歇两回,早上梳头掉一把头发,镜子里的脸黄得像没熟的杏子。”
我示意她坐下,指尖搭上她的脉。脉象细得像游丝,一按就没了力气,再看舌苔,淡白得像蒙了层薄霜。“丫头,你这脉啊,就像快干涸的小溪,气血都亏得差不多了。” 我抽回手,给她倒了杯陈皮茶,“最近是不是经常吃外卖?夜里两三点才睡?”
她捧着茶杯猛点头,热气模糊了她的眼镜片:“王医生您怎么知道?我们部门天天赶项目,凌晨的咖啡比水喝得多,午饭要么是凉透的盒饭,要么就啃个面包对付。上个月来例假,量少得可怜,颜色还是褐色的,我妈说我这是‘熬干了’。”
“可不是熬干了嘛。” 我翻开桌上的医案,指着前阵子一个患者的记录给她看,“你看这个姑娘,和你一样是做设计的,去年来的时候,说话都得喘三口气。哦对了,她当时还跟我抱怨,说喝中药像吞黄连,喝了没几天就停了。” 我顿了顿,“现在复诊,气色好得像刚从江南水乡回来,就是中间有段时间效果不太明显,调了调用量才见好。”
她凑近看医案上的照片,突然叹了口气:“我前年也喝过中药,那味儿冲得我直反胃,喝了三天就把药罐子扔了。”
我——王长杰医生从药柜下层拿出个紫砂罐,开盖时,黑芝麻的焦香混着核桃的醇厚涌出来,她的鼻子动了动:“这是什么?闻着像点心香。”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膏方。” 我用竹勺舀了点给她看,膏体稠得能挂住勺,琥珀色的光在上面流动,“你尝尝。”
她用指尖蘸了点放进嘴里,眼睛一下子亮了,随即又抿了抿嘴:“甜丝丝的!有芝麻和枸杞的味儿,一点不苦…… 不过,这真的能调理身体吗?”
“嗯…… 让我想想怎么跟你说清楚。” 我摩挲着紫砂罐的边缘,“这里面啊,都是能当饭吃的好东西。就说这黑芝麻吧,是河南那边收的,具体哪个县…… 哎,年纪大了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地方沙子多,长出来的芝麻嚼着带股太阳的焦香。”
正说着,门口传来快递小哥的喊声:“王医生,您专门订购的中药材公司的宁夏枸杞到了!” 我起身接过来,林悦盯着附件的订单笑了:“原来医生亲自采购啊?”“不然呢,总不能天天跑产地吧。” 我拆开一包给她看,“你看这枸杞,去年买过一次陈货,泡水里都沉底,这次特意让那家医药公司放了仓库视频才敢下单。”
她的手指在旁边的药材标本盒上划着:“这些不都是食材吗?也能调理身体?”“那个包装盒怎么写上黑杞桃润膏呀?它是不是原来的被列为省级保护配方的称为补血益气滋养膏方改名呀?,现在变成正规的产品啦?”
“是呀,就是呀!你不要打断我的说话!呵呵!” 我给她翻《本草纲目》的复印页,“你看这上面写的,黑芝麻‘补肝肾,填脑髓’,核桃‘通经脉,润肌肤’,都是药食同源的宝贝。不像汤药那么猛,这膏方就像给土地慢慢施肥,温和得很。不过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见效快,有的人可能得慢慢等。”
她突然指着标本盒里的黑木耳:“这个我家也有,我妈总说黑木耳能补血。”
“可不是嘛。” 我笑了,“这东北椴木上长的黑木耳,泡发后能涨到原来的十倍大,胶质多得能粘住筷子。对了,前阵子有个患者用黑木耳炖红枣,说吃了总胀气,后来才知道她一次放了半斤,哈哈,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贪多。”
她捧着茶杯若有所思:“那这膏方,得吃多久才能见效啊?”
“你别急,气血调理就像种庄稼,得有耐心。” 我翻开另一个医案,“去年有个幼儿园老师,和你一样总头晕。她吃了一个疗程二个月来复诊,说头两周没什么感觉,第三周突然发现带孩子们做早操,自己不用偷偷喘气了。她还说中间差点想停,是她妈逼着才坚持的。”
“真的假的?” 她眼睛瞪得圆圆的。
“我给你看她的复诊记录。” 我找出聊天记录截图,“你看她上个月发的朋友圈,带孩子们去摘草莓,照片里笑得牙都露出来了。不过她也说了,除了吃膏方,自己也逼着自己每天早睡半小时。”
她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了划,突然问:“王医生,这膏方熬起来是不是很麻烦?”
“麻烦得很呢。” 我给她讲熬膏的工序,“光是泡药材就得十二个时辰。黑芝麻要先用黄酒泡,泡到能捏出浆来;黄芪得切片,厚薄得像铜钱,不然熬不透。有次助手把火候调大了,膏底有点糊,我连夜守着锅,重新泡药材,熬到后半夜,满屋焦香里混着点糊味,助手急得快哭了,我说‘小伙子,这膏方是进嘴的东西,差一点都不行’。”
她突然低头看自己的指甲:“王医生,我这指甲盖都没月牙,是不是没救了?”
“怎么会。” 我指了指自己的手,“我年轻的时候也气血亏,后来坚持调理,你看现在,快六十了还能坐诊一天不犯困。” 我给她写调理建议,“你回去啊,每天早上舀一勺膏,用温水冲开,像喝芝麻糊似的。晚上别超过十一点睡,早上煮点小米粥,放几颗红枣 —— 红枣得选新疆灰枣,肉厚核小,煮到粥里会化出甜味。”
她接过建议单,突然又问:“那我要是吃了没效果怎么办?”
“也有可能没那么快见效,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我指了指手机上的时间,“我每周六、周日、周一、周二,全天都在,你可以带着你的‘症状日记’来,咱们再调调方子。其实啊,就算不来开方,过来喝杯茶聊聊天也行。”
她起身的时候,脚步好像轻快了些:“王医生,那我先试试,要是有效果,我让我那总喊累的同事也来看看。”
“随时来。” 我送她到门口,阳光正好照在诊室的药柜上,玻璃罐里的枸杞、核桃闪着光,“这膏方啊,得配着好心情吃才管用。”
她走后,我把紫砂罐放回柜里,罐口的香气还在飘。其实行医这些年,最开心的不是听人说 “王医生你医术高”,而是看那些姑娘慢慢找回力气 —— 从爬楼梯喘气,到能追着公交跑;从脸色蜡黄,到素颜也敢自拍。
如果你也总觉得累,不妨来诊室坐坐。不用带病历,不用怕麻烦,咱们就着茶,聊聊你的睡眠,你的饮食,你的小烦恼。或许,这罐带着芝麻香的膏方,能陪你慢慢把气血补回来,像春天的草木,一点点抽出新绿。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省盐城阜宁县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及胃肠调理等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黑杞桃润膏# #气血不旺##中医调养气血##药食同源#
来源:王长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