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讲的是唐朝一个官员李善德奉命从岭南运新鲜荔枝到长安给贵妃庆生。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看完才发现背后全是荒唐。朝廷为了几颗荔枝,硬是让全国上下折腾了大半年,死了人,累死马,花光钱,最后荔枝真到了长安,贵妃连看都没多看一眼,直接被歌舞吸引
最近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讲的是唐朝一个官员李善德奉命从岭南运新鲜荔枝到长安给贵妃庆生。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看完才发现背后全是荒唐。朝廷为了几颗荔枝,硬是让全国上下折腾了大半年,死了人,累死马,花光钱,最后荔枝真到了长安,贵妃连看都没多看一眼,直接被歌舞吸引了注意力。就这么简单,可背后的故事比电影拍的还离谱。
电影里李善德是个小人物,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接了个任务,后来才发现事情越搞越大。为了保鲜荔枝,岭南砍了成片的荔枝树,路上运送的驿卒累死不少,马匹摔断腿的直接被杀掉垫路。李善德自己也被逼得干了不少昧良心的事,最后虽然完成了任务,头发都白了,还差点被朝廷追杀。可这些付出换来的结果,就是贵妃桌上一堆水果里混着几颗荔枝,连碰都没碰。
这种事儿现实中也见过。我上学那会儿,学校听说有领导要来检查卫生,全校疯了一样搞大扫除。教室、走廊、厕所、绿化带,连墙角缝都擦得锃亮。还特意换了新垃圾桶,不准学生乱走,结果领导来了连车都没下,绕着学校转一圈就走了。折腾了半个月,最后连个好评都没听到。
电影里杨国忠说,荔枝运到长安不是给贵妃吃的,是给皇上长脸的。唐朝幅员辽阔,皇上要是连几颗荔枝都运不到长安,那还怎么证明自己能控制全国?这逻辑听着可笑,但细想想,历史上真有不少这种事。比如说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开运河,表面上是利国利民,实际上花的都是老百姓的命。
李善德后来才明白,自己干的不是运送荔枝的活,是在给皇上的面子打工。为了显示权力,朝廷可以不在乎多少人死,不在乎多少钱花光,只要最后能摆个场面。就像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迎接领导视察,专门修几条花里胡哨的景观大道,钱花得哗哗的,老百姓却用不上。
电影里最讽刺的是,荔枝运到长安那天,杨国忠在朝堂上大吹特吹,说这是大唐国力的证明。可实际上呢?为了荔枝,岭南的百姓活不下去了,路上死了多少人,朝廷账上亏空了多少,这些在权贵眼里都不算事儿。就像现在有些人搞政绩工程,说是为了发展,结果钱都进了自己口袋,老百姓还得交更多的税。
李善德最后带着白头发跑了,躲到云南过日子去了。他一开始觉得自己没害过谁,后来发现为了荔枝的事,自己害死了不少人。这种感觉要是落到普通人身上,估计也得疯。电影里说他像只傻狍子,其实挺对的,人在权力机器面前,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历史上唐朝后来怎么样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一闹,直接从巅峰跌下来。这跟荔枝事件有什么关系吗?可能没直接联系,但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作风,积攒的怨气够大了。就像现在,如果政府光顾着面子工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早晚也会出问题。
电影最后李善德跑到云南,过上了种地的生活。这结局挺让人感慨的,他算是看明白了,但普通人在那种体制下,能做的选择其实就那么几个。要么继续当帮凶,要么像他一样跑路。可问题是,不是谁都跑得了的。
说到底,权力有时候就像个无底洞,你给它填多少它就要多少。唐朝为了荔枝折腾了这么久,现在想想,要是皇上真爱吃荔枝,派人悄悄运几颗过来不就行了?非要搞得全国都知道,这不是吃荔枝,是炫耀。这种作风放在今天也一样,有些人做事不为解决问题,就为显示自己有多能耐。
看完电影再想想现实,其实很多事都没变。有人为了面子不择手段,有人为了利益昧着良心做事,底层的人呢,只能跟着瞎折腾。李善德最后选择离开,可能算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他看清了真相。可要是每个人都能看清真相,又能怎么样呢?
来源:蓝天影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