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睡早起身体好”,这话听起来耳熟能详,可是不是每一句“老话”都适合老年人。56岁之后,过早入睡真的对身体好吗?研究表明,睡得太早,反而可能带来一连串健康隐患!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话听起来耳熟能详,可是不是每一句“老话”都适合老年人。56岁之后,过早入睡真的对身体好吗?研究表明,睡得太早,反而可能带来一连串健康隐患!
很多老年朋友到了晚上七八点,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便早早钻进被窝,想着早点休息对身体好。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56岁后入睡时间过早,与认知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存在一定相关性。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在观察超过3000名中老年人群的睡眠习惯与健康状况后发现,晚上7点前入睡者,在随访3年内发生记忆力下降和抑郁症状的概率比晚上9点-10点入睡者高出27%。
这可不是“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数据。
为什么睡得太早反而可能出问题?原因还得从人体的生物节律说起。
人体的“生物钟”就像24小时运行的“健康总控系统”,它不仅决定什么时候困,什么时候醒,还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的工作节奏。
56岁以后,人体褪黑素分泌下降,睡眠结构逐渐改变,早睡并不代表高质量睡眠。过早入睡会打乱生物钟节律,导致夜间多次醒来、早醒、浅睡等问题,长此以往,不仅睡不好,还可能引发以下健康问题:
1.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虑抑郁
睡眠节律混乱,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尤其是血清素和多巴胺的紊乱,会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诱发焦虑抑郁。
2.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曾发布数据指出,失眠和过早入睡人群的高血压发生率高出正常人群19%,而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高峰也多在凌晨,若因早睡导致凌晨早醒,更易“撞上”风险时段。
3.认知能力下降
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深睡眠阶段对记忆巩固有重要作用。过早睡觉导致夜间清醒频繁,深睡眠时间缩短,容易加速记忆力减退。
曾有一位63岁的退休工人,平时生活勤俭节约,作息规律,每天晚上7点不到就关灯睡觉。起初家人觉得他“自律”,可半年后却发现他变得健忘、情绪低落,还经常凌晨三四点醒来后再难入睡。
前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早期抑郁倾向。而主治医生指出,其长期过早入睡,导致夜间睡眠结构混乱,是诱因之一。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的老年科门诊中,因睡眠节律紊乱引发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逐年上升,早睡不当,正在悄然成为“健康杀手”。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和国家卫健委下属机构发布的《老年人健康睡眠指导建议》,56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佳入睡时间为晚上9点至10点之间。
这个时间段不仅符合人体自然的褪黑素分泌节律,还能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深睡眠比例,提升睡眠质量。
建议老年人每天保持6.5至7.5小时的睡眠时间即可,睡太多也会打乱节律,就像饭吃多了会撑,睡太久也会“累”。
调整作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行为改变。以下几个方法,是许多医生临床推荐、患者反馈良好的实用技巧:
1.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视
电子屏幕释放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生成,就像把“困意”赶走了一样。建议用温和的灯光看看书、听听舒缓的音乐,让身体慢慢进入“休息模式”。
2.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
生物钟最怕“东一榔头、西一棒”,固定的睡眠时间能训练身体形成记忆反射,到了时间自然就困了。
3.晚饭吃七分饱,避免油腻辛辣
“晚上吃得太好,夜里睡不好”,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重口味食物易致胃胀、烧心,影响睡眠。
4.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热水泡脚赛吃药”,中医讲“寒从脚起”,通过温水泡脚,不仅暖身也助眠,还能缓解白天的疲劳。
5.日间适度运动,晚间更好入睡
研究发现,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左右的老年人,入睡更快,深睡更多。但运动最好安排在白天或傍晚,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老年健康,归根到底是个“慢工出细活”。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主动健康管理”,而不是“得病后被动治疗”。
睡眠,是健康的根基,特别是对5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睡得好,比吃得补、药吃得多更重要。医生常说:“睡眠不好,药效打折。”良好的睡眠,是所有治疗方案的“放大器”。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庄稼要长好,地得养好。”身体要健康,觉得睡好。
作为一名医生,目睹过太多因为作息不当而导致疾病加重的例子。面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能只靠吃药打针,更需要从生活方式上做起。
呼吁每一位56岁之后的老年朋友,不要迷信“越早睡越好”的观念,科学作息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社会、家庭、社区也应共同营造一个支持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环境。关心他们的睡眠,不仅是儿女的孝道,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健康不是单纯的不存在疾病,而是身体、心理、社交全面的健康状态。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优质的睡眠。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刘志刚,陈晓玲,等.不同睡眠时间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5):502-506.
[2]中国睡眠研究会.老年人健康睡眠指导建议手册[R].2023.
[3]孙丽,李建国,张宏.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3,17(02):145-149.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