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沉默癌”专盯女性,90%的人都踩过这10个误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7:21 1

摘要:卵巢癌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且有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上升30%,死亡率增加18%,每年约1.5万名女性因此离世。传统认为卵巢癌高发于45岁以上女性,但近年临床数据显示,30岁以下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未婚未育群体风险尤其需警惕。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卵巢癌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且有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上升30%,死亡率增加18%,每年约1.5万名女性因此离世。传统认为卵巢癌高发于45岁以上女性,但近年临床数据显示,30岁以下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未婚未育群体风险尤其需警惕。防治卵巢癌,需要消除认识误区。

误区一:使用生育药物会导致卵巢癌

真相:早前研究曾认为生育药物可能与卵巢癌风险相关,但近年来大规模研究并未发现两者明确的关联,风险更多可能与未生育或排卵次数多有关,而不是药物本身。

(注:生育药物是指用于治疗不孕症、促进排卵或调节生殖激素以辅助生育的一类药物。它们通过刺激卵巢功能、调整激素水平或优化生殖环境,帮助女性提高受孕概率,比如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等。)

误区二:卵巢癌会传染

真相:包括卵巢癌在里的所有癌症都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接触、血液或空气传播。卵巢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跟遗传因素有关,这与“传染”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误区三:携带BRCA基因突变一定会患卵巢癌

真相:部分卵巢癌的发病跟遗传因素相关,对于有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家族史人群,如果检测BRCA1/2基因突变,卵巢癌风险增加(BRCA1约39-46%,BRCA2约10-27%),但不是说一定会得。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筛查和,极少数特别高危个体经慎重评估后可考虑预防性手术以降低风险。

误区四:卵巢癌治疗后无法生育

真相:很早期的卵巢癌患者,有生育要求的,可以行保留子宫和对侧卵巢的手术,从而可能保留生育能力。另外,辅助生殖技术(如冻卵)也可作为选择,需个体化评估。

误区五:切除卵巢后无需再监测

真相:有的人以为做完手术就万事大吉,从些不管不顾,这是不对的。即使切除卵巢,还是要复发的可能。而即便不复发,以后也仍有原发性腹膜癌的风险(类似卵巢癌,治疗按照卵巢癌一样)。所以,手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复查,包括妇科检查,抽血和影像学检查等。

误区六:CA-125血液检测可筛查卵巢癌

真相:CA-125更多的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或复发,而不是用于筛查,可以作为筛查的参考指标,但特异性很差,很多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也会升高。

误区七:没有性生活或绝经后不会得卵巢癌

真相:卵巢癌与性生活无直接关联,未婚未育女性同样可能患病。绝经后女性因激素变化,仍是卵巢癌高危人群。

误区八:卵巢癌无法预防,只能听天由命

真相:尽管无法绝对避免得卵巢癌,但通过一定的干预还是可以降温风险的,比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维持内分泌平衡;学会情绪管理;健康饮食,减少油炸食品、红肉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管理控制好体重;适度运动,避免久坐;定期体检筛查。

误区九:卵巢癌无法治愈

真相:卵巢癌不容易早期发现,很多人一发现就是晚期,但不等于所有的卵巢癌都无法治愈。预后主要取决于分期和病理类型。

误区十:化疗对卵巢癌无效

真相:化疗是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铂类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晚期患者以化疗为主(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早期患者手术为主,但化疗仍有很关键。

来源:肿瘤专科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