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准备申请香港硕士的同学,经常会在招生简章里看到这样的字眼:Taught Master(授课型硕士)、Research Master(研究型硕士),又或者是 MSc/MA/MBA 和 MPhil/MRes。
不少准备申请香港硕士的同学,经常会在招生简章里看到这样的字眼:Taught Master(授课型硕士)、Research Master(研究型硕士),又或者是 MSc/MA/MBA 和 MPhil/MRes。
很多小伙伴初看时一脸懵:“这两种硕士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应该选哪一种?”别急,今天我们就把香港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的区别一次性说清楚。
一、基本认识:两种硕士的定位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
常见学位:MSc、MA、MBA 等。
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通过上课、作业、考试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学制:大部分为 1 年,少数 1.5 年。
特点:学习模式和本科类似,更偏向职业应用和技能培养。
研究型硕士(Research Master)
常见学位:MPhil(哲学硕士)、MRes。
形式:以独立研究为主,通常要完成学术论文。
学制:一般为 2 年。
特点:科研导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通往博士(PhD)的重要过渡。
授课型硕士更像“快消型”,短平快、直奔就业;研究型硕士更像“慢炖型”,需要耐心和学术积累。
二、申请条件:门槛各有不同
授课型硕士
本科学士学位,GPA和院校背景是关键。
语言成绩一般要求雅思 6.5+。
部分商科/管理类专业会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
总体来说,申请门槛相对友好,覆盖人群更广。
研究型硕士
除了本科学历,还要求学生有相关研究经验。
必须提前联系导师,提交研究计划书和推荐信。
语言成绩要求同样是雅思 6.5+,但对科研潜力的考察更严格。
难度比授课型高得多,竞争接近博士申请。
如果你本科阶段科研经历不多,更适合先考虑授课型硕士。
三、学制与课程:一年 vs 两年
授课型硕士:大多数专业学制只有 1 年,学习内容以课堂授课为主,类似“快节奏冲刺班”。
研究型硕士:学制通常为 2 年,第一年修课,第二年则集中投入科研和论文写作。
对于想尽快拿到学位、节省时间和费用的同学,授课型硕士显然更具吸引力。
四、费用与奖助:花费差距巨大
授课型硕士
理工科类学费:约 12–15 万港币/年。
商科类热门项目:可高达 30–40 万港币/年。
基本没有奖学金和补贴,费用需要自理。
研究型硕士
学费:约 5 万港币/年。
大多数学生可获奖学金/助研津贴,每月约 1.6 万港币,基本能覆盖学费和生活费。
授课型“烧钱”,研究型“养人”。
五、申请难度:哪个更容易?
授课型:整体申请难度较低,但顶尖学校(如港大、港科大、港中文)的热门专业依旧竞争激烈,需要高 GPA、语言成绩和本科背景。
研究型:名额少,导师制申请,难度远大于授课型,尤其在港三大,录取标准接近博士水平。
六、毕业去向:就业 or 学术
授课型硕士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
香港授课型硕士的毕业生,在回国就业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很多人进入了华为、腾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名企,从事中高级岗位。
研究型硕士
多数学生会继续读博,或进入研究机构。
对就业方向帮助有限,更偏科研路线。
七、选择建议:如何判断适合哪种?
更适合读授课型硕士的学生
想快速毕业、节省时间成本;
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
本科和研究生想跨专业。
更适合读研究型硕士的学生
有志攻读博士或进入科研岗位;
已有科研经历,学术背景强;
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研究兴趣。
就业导向选授课型,科研导向选研究型。
八、常见误区澄清
“授课型硕士不被认可?”→ 完全是谣言!两者的含金量一样,区别只在培养目标不同。
“授课型硕士没有研究环节?”→ 不对。授课型里也会涉及论文、研究方法课程。
“申请博士必须读研究型硕士?”→ 不是。授课型毕业生也可以申请博士,只是研究经验相对较少。
九、香港硕士的特别优势
IANG 签证:硕士毕业后,可获 1 年留港工作签证,方便求职。
永居政策:在港累计居住 7 年(包括学习时间),即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这也是许多同学选择香港硕士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学位,更是职业发展和身份规划的机会。
十、总结
授课型硕士:学制短、花费高、就业导向。
研究型硕士:学制长、花费低、科研导向。
关键抉择:看你未来是想 快就业 还是 深研究。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如果你还在纠结自己该选哪种,不妨先梳理好未来 3–5 年的职业路径,再决定适合自己的硕士类型。
如果想更详细了解香港硕士申请的选校策略和案例解析,可以随时寻求皇家国际教育专业顾问 13823551445【钟老师】的帮助哦~
来源:静静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