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镇江经开区迎滨河,水波清澈,一片静谧;不远处的大港河畔,附近居民正沿着步道散步;农田里,正孕育着新一轮的丰收。这一幅幅鲜活场景,正是经开区以治理河道、加强防汛、引水浇田“三水联动”书写幸福河湖答卷的生动缩影。
金山网讯 镇江经开区迎滨河,水波清澈,一片静谧;不远处的大港河畔,附近居民正沿着步道散步;农田里,正孕育着新一轮的丰收。这一幅幅鲜活场景,正是经开区以治理河道、加强防汛、引水浇田“三水联动”书写幸福河湖答卷的生动缩影。
治河焕新:水清岸绿入画来
迎滨河是姚桥镇迎滨村的主河道,全长2.5公里。今年5月,针对河道水面杂草及农作物漂浮物,迎滨村启动清理工作。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行动中,党员干部、志愿者与村民携手,机械与人工并行,共清理14条河道沟渠,总长度6.17公里。
如今的迎滨河,主河道不再浑浊,70亩农田沟渠水流畅通。村里还推行“网格化保洁+水域门前三包”,通过村广播、微信群普及护水知识,让“人人护水”成为共识。
大港河的蜕变更显科技力量。这条见证城市变迁的河道,曾因水体富营养化失去生机。去年4月启动的综合治理中,经开区引入国内领先的“绿洲炭草”技术。生物炭与复合承托体构建沉水生态系统,3000多立方米清淤、13个排口整治、19条道路雨污分流、1900米雨污管网改造、6座截流井新建同步推进。如今,河道清澈见底,步道、座椅、风雨廊一应俱全,河岸上各种绿植让居民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
防汛筑盾:三防联动守平安
今年5月开始,大路镇沿江滩地上,堤防巡查员马道义每天骑行七八趟,盯着30面红色观测旗逐个检查:“每20米到30米就要停下,看潮水、探隐患,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近年来,经开区以“人防+技防+物防”织密防汛网。人工巡查之外,每年汛期前后,水利部门都会用专业设备扫描长江水下地形,实时监测坍江风险。大路镇防汛仓库里,1.5万只草包、7800只编织袋等物资整齐码放,应急队伍随时待命。
姚桥镇耿家湾涵闸,这座连接主江堤和挂耳圩的小型排涝涵闸关乎250亩稻田灌溉与防洪安全。去年10月发现配电柜故障,水利部门火速整改,赶在汛期前完工。“所有小型涵闸都有专业维护队,汛前汛后全面保养。” 经开区水利站工作人员介绍,从巡堤员到物资保障,全区全方位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
引水润田:智慧调度保丰收
今年以来,区域降水量同比减少33%,水利部门通过精准预测、精细调度、精确配水的“三精”举措构建抗旱供水保障体系。截至9月初,已累计调度16座泵站、34台机组联动运行,向农田输水1500万立方米,将姚桥港、沙腰河等关键节点水位稳定控制在3.8米灌溉保障线,为万顷良田注入“生命水”。
当前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水分短缺将直接导致减产15%-30%。丁岗镇荣禾家庭农场负责人谢涛表示:“水利站24小时响应灌溉需求,既不让田渴着,也不让水白流。”
为让每滴水都用在刀刃上,经开区城乡建设局水利站建立“监测-研判-调度” 三级机制,36个智能水位传感器全天候实时监测,智慧平台精准下达引水指令;秋收后检修泵站、渠道,冬季消除淤堵问题,还与水文、气象部门共享数据,让9.53万亩“望天田”变身“丰产田”。
河道焕新、防汛筑盾、引水润田,镇江经开区以水为媒,把民生需求融入每一项治水举措。如今,河湖清水潺潺,农田生机勃勃,幸福的涟漪正沿着水脉在经开区土地上不断延伸。(记者 吴韵晗 通讯员 倪文静 吴军秀 张海平)
来源:金山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