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安徽古井健康科技公司技术团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将药食同源类药材原本一年的自然发酵过程压缩至三个月。这项创新不仅提升了中药材的功效和利用率,还增强了其酵素产品核心竞争力。
近日,安徽古井健康科技公司技术团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将药食同源类药材原本一年的自然发酵过程压缩至三个月。这项创新不仅提升了中药材的功效和利用率,还增强了其酵素产品核心竞争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亳州市坚持科技创新,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该市GDP达2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6.1%,总量居全省第7位。
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有中生新”
4月7日,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安徽守信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品仓库内,工人们按照订单,将贴有“二维码”的白芍、当归等中药饮片发往全国各地。
“这些二维码相当于中药饮片的‘数字身份证’。”该公司总经理阮岩告诉记者,企业500多种中药饮片产品全部落实“一物一码、物码同追”。
中医药是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中医药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初步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药科研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
在位于谯城区十河镇的亳药标准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通过组培白芍种苗,实现了亳芍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亳州中医药集团组培中心质控研发部主管赵梦茹介绍,相较传统繁种方式,组培白芍以亳州道地优良白芍植株为母本,完整承袭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同时打破季节“枷锁”,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供应。
“我市着力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加强科技研发、丰富产品类型、放大资源价值,不断健全种好药、制好药、售好药的产业链条,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去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同比增长11.9%,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向“新”而进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在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4组碲化镉玻璃产品格外引人注目。“玻璃镀上一层碲化镉薄膜,就能变身发电电池。”管理部经理刘华林说。
该公司专注于高真空设备及零部件、高端真空镀膜设备及相关核心部件生产研发,2024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交付了宸亚能源330MW碲化镉薄膜组件生产线,为国内单线产能最大、单片尺寸最大、组件功率最大的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公司董事长苗润财介绍,企业投产以来,产值从2019年的3.4亿元,提升到去年的13亿元。
近年来,亳州市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提升产业培育质效,做大做强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并争创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推动“树木变森林”。
透明电加热膜是亳芜园区内安徽铂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科技产品,虽然看上去像普通“塑料膜”,却具有良好的除霜、防雾功能,主要用于安防摄像头、汽车前挡玻璃等。
公司负责人高振稳介绍,作为一家生产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科技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制胜法宝。企业去年用于研发的费用是2023年的2倍。
科技成果应用,是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环节。2024年,亳州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40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企业吸纳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1%。累计3项产品获评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积极布局
未来产业“无中生有”
医患对话实时转化为结构化电子病历,自动生成病情摘要与风险提示,主动推送患者康复进展预警......近日,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开启“AI+中医”的跨界诊疗模式。
“传统医疗场景中资源分布不均、诊疗流程繁琐、个体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正在逐步消解。”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型已实现智能问诊与辅助诊断、个性化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库联动等三大核心功能,可以实时关联经典药方、药材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数据,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动态追踪患者康复进程,为医生提供诊疗建议等。
去年以来,亳州市联合华为公司打造华佗中医药大模型,以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提升为主线,围绕生产、贸易、服务、管理完善产业布局,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融合新业态,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创新和升级。通过“华佗”坐诊、“华佗”乐游等模式,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中医药服务,促进亳州“药、康、旅、农”多业态融合。
今年3月,《亳州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到2027年,打造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5个以上,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未来已来。亳州市坚持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既关注产业的未来,又布局未来的产业,努力用科技创新“钥匙”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着力做强中医药及大健康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推动“4+6”特色产业集聚成势。
来源:安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