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沙鱼史,系指沙鱼涌邮史研究,沙鱼涌是抗战时期大部邮路被切断后,国内与国际通邮唯一通道,也是中共重要地下交通线,其史料研究价值无论从集邮角度、抑或其他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弥足珍贵!
编辑/刘川亚
七律
深切悼念亡友蚁健君
小姓由来名士多,
千钧蚁力任腾挪。
邮坛索顶攀金榜,
驿路穷源振玉珂。
忌日九三真壮烈,
华年五四不蹉跎。
凭谁再续沙鱼史,
一抹星光坠汉河。
马驎2025年9月5日
注:沙鱼史,系指沙鱼涌邮史研究,沙鱼涌是抗战时期大部邮路被切断后,国内与国际通邮唯一通道,也是中共重要地下交通线,其史料研究价值无论从集邮角度、抑或其他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弥足珍贵!
马驎参加首届沙鱼涌邮史研究座谈会合影(左5为座谈会发起人蚁健,左6为马驎)
马驎,陆军大校军衔,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队政委。他1970年入伍,曾任空19师机械师,干事,20军干事,总后龙里仓库政治处主任等职。从小爱好集邮并持之以恒。因获得全国集邮大奖赛唯一的特等奖,总后勤部为他荣记三等功。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曾任湖北省集邮协会、武汉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全国集邮联2-7届理事、四届常务理事、3-7届学术委员。是全国集邮联荣誉会员、会士。
也是我军第一位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参与主编并撰写《中国集邮大词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集邮史》《中国邮票大图典·解放区卷》等重要典籍,均获国际金奖。发表了大量集邮研究文章。个人业绩载入《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并在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永久陈列。最近,又参与编写由全国集邮联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出版的《邮票上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一书,以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蚁健亡友的系列邮史著作
附旧作一首:
定 风 波
首届沙鱼涌邮史俱乐部座谈会暨沙鱼涌邮戳封片简图片展在汕头成功举办
八载全民抗战年,
山川半壁阻狼烟。
犹有乡音传海外,人在,
南天一脉血相连。
烽火家书留故迹,铭记,
沙鱼邮史自成篇。
鉴往知今怀旧事,存志,
和平盛世忆先贤。
2020年11月7日晚 马驎写于座谈会上
扩展阅读
集 邮 日 记
追忆蚁健邮兄:一腔热忱铸邮魂,半生挚爱留人间
9月3日,这个原本就承载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尤其在2025年,更是被全球华人瞩目。然而,谁都未曾料到,就在这一天,你却悄然地离开了为之倾注了30多年心血与热爱的集邮事业,也永远地告别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集邮圈挚友。
我是在次日清晨才得知这一噩耗的。9月1日开学后,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每晚都早早休息,除了几个与工作相关的微信群,其他集邮微信群消息根本无暇顾及。前一天得知你已离开广州医院回到老家,我心中就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来得如此之快,距离大家捐款助你治疗还不到10天。你才54岁啊,和我兄弟同岁,如此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惋惜不已。
回想起初次知晓“广东澄海蚁健”这个名字,还是34年前的事了。在1991年出刊一期《江夏邮刊》上,我拜读到你的大作《邮刊的层次》,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你对当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地邮刊进行了细致分类,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后来获悉那时你年仅19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从那以后,我又陆续读到了你的《毛泽东像邮票(平山版)名称改正及改值》《务必重视邮票设计的现状》等文章。当时,我因刚参加工作不久,比较繁忙,已无暇顾及《江夏邮刊》的日常编务,也因此错过了34年前与你相识的缘分。或许是因为我的祖籍也在广东,又或许是被你的才华深深吸引,总之,你的大名从此便印在我的脑海中。后来,大家都在各自忙于事业,一直没有机缘再相识。不过,你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收集、研究区票的行家。我原以为你是一位长者,没想到竟与我是同龄人。
真正的交集,始于2019年底你创建沙鱼涌邮史俱乐部。我有幸被邀请加入俱乐部微信群,从那以后,我们便可以天天“云见面”了。你在群里总是那么活跃,言辞既优雅又犀利,是典型的“南粤派”,大家都乐意与你互动、交流。通过微信头像,我得以一睹你的真容,原来你是地地道道的“70后”,小于我。不过,我还是依旧习惯称你为“邮兄”。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成为了风暴中心。你,迅速行动起来,联系了包括沙鱼涌邮史俱乐部成员和《亚洲邮学家》读者群在内的海内外集邮界人士,积极捐款购买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医疗机构,为武汉战疫助力。正是因为你的积极联络,引起了包括时任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贝斯顿、英国皇家邮学会主席李施拓、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七届会长杨利民在内的众多海内外集邮界前辈、大咖、名角、知名人士关注并纷纷响应,他们中有许多是2019 中国武汉・世界集邮展览金奖邮集获得者。大家不仅心系武汉人民、武汉邮友,纷纷捐款捐物,还为武汉集邮界题词祈福,为武汉加油鼓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
3月底,为了感谢这些爱心人士,《亚洲邮学家》编辑部精心设计印制了一枚“心心相连 武汉加油”明信片,希望从武汉寄出。这时,你第一次直接联系了我,我们也有了通话交流。当时我正在做党员下沉志愿者,助力社区战疫,每隔一天才有一次外出机会,我便答应了下来,也算是以实际行动感恩海内外集邮朋友对武汉市民的帮助。
此后的五年里,我们的往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特别是通过你主持的沙鱼涌邮史俱乐部微信群举办的一次次邮学“云讲座”、每天的聊天留言,以及每一次为集邮先贤、大咖、巨匠举办的祝寿会、庆祝会、分享会和研讨会,我收获了宝贵的邮学知识。虽然有些内容并非我的兴趣所在,但我却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在其他集邮环境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倍感幸运和珍贵。
2021年1月21日,你出面组织了对余景军、陈波、胡芒和我四位武汉青年邮友在1988年1月创建的江夏集邮研究会、《江夏邮刊》诞生33周年庆祝活动。这个组织在90年代中期因四位创建者各自忙于事业而暂停活动多年,但作为一个诞生于集邮活动复苏后不久、以年轻集邮人为主体的集邮组织,它仍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非常感动,并再次承担了“江夏集邮研究会成立暨《江夏邮刊》创刊33周年”纪念明信片实寄任务。后来,你还在“沙群”内组织了一次“江夏情”有奖竞猜活动,将这次庆祝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不仅是对一段邮史的记忆,更是你与“江夏”的特殊情缘。
然而,在2021年7月15日,我因当天去湖北荆州跑戳,耽误了预先已答应你帮一位老者代言的邮学分享活动,至今我仍懊悔不已。
在你的帮助下,我有幸与许多久仰的邮坛先贤、大咖建立联系,或是恢复联系。你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是一位热心邮学研究、传播集邮文化、广交四海邮友的人。也正是因为你的大公无私,唯独忘记了自己,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给你的身体埋下了隐患。平时在与你的微信聊天中,我曾多次提醒你要多注意身体,别太拼了,没想到你的病情来得如此凶猛,发展变化如此迅速,给所有热爱你的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与惋惜,尤其是你的家人。
作者通过蚁健与远在澳洲的“失联”多年的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常增书会士恢复联系。9月4日早上,当我获悉你的噩耗后,立即与余景军兄联系。因9月5日全天有课,无法赶往广东澄海为你送行,我特别烦请余兄按照地方习俗代为表达悼念之意,同时拟就挽联一幅缅怀你 —— 我永远的邮兄,愿你一路走好,在天堂里继续研究沙鱼涌邮史,继续享受集邮的快乐,结交更多海内外集邮挚友。
海内外集邮人士代表张华东、纪觉英、王剑智、余景军、王伟萍、蔡焕清、邹晓东、马学东、余利群等前往广东澄海送别蚁健。
蚁健,又名蚁建,广东澄海人,1972年11月6日生于汕头澄海樟林。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集邮,以解放区邮品、民国邮品、侨批邮品、集邮文献为主要收集和研究方向,曾荣获广东省邮展镀金奖、全国邮展大银奖。先后担任国内集邮期刊特约编辑、邮会顾问,是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驻内地办事处主任、沙鱼涌邮史俱乐部CEO等。
自2019年4月起,连续三年出版过多部关于沙鱼涌邮史和中国抗战时期南粤及港澳地区邮史研究专著,内容涉及抗战前期的香港、广州分信处、沙鱼涌,并由此所延伸到东南亚的侨批侨汇邮史,抗战后方国统区的曲江、遂溪和沦陷区广州,以及抗战后期的重庆、昆明、迪化等邮政史。这些著述每一辑是一个课题,内容独立。大全套第一辑至第十辑,连贯构成整个抗战期间的邮政史,对于研究抗战期间邮政史、编组邮集非常有指导意义。你对集邮的热爱与执着,赢得了业界诸君赞誉和爱戴。你那些发表在海内外华邮界集邮刊物上的一篇篇研究成果、著述,不仅是对邮坛重要贡献,更是光照后来者的一座座灯塔。你,是这个时代广东省杰出的中青年集邮史研究学者,名副其实的大咖。
邮兄蚁健,你虽已离去,但你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对集邮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你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你是集邮界的楷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愿你在天堂安息,我们会带着你的精神,继续在集邮之路上前行,将集邮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集邮的魅力和乐趣,让你的精神在集邮的世界里永放光芒。
苏清。2025年9月7日于武昌水运湖畔(第二稿)。
海内外集邮人士代表张华东、纪觉英、王剑智、余景军、王伟萍、蔡焕清、邹晓东、马学东、余利群等前往广东澄海送别蚁健,与家属(左4-6)合影。(源自沙鱼涌邮史俱乐部微信群)
本文编辑:刘川亚,
来源:大院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