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是被我们忽视,但它闹起脾气来,可不仅仅是胃疼那么简单。最近在门诊遇到不少患者,说自己“吃得不多,瘦得很快”,体检一查,问题出在胃上。体重突然下降,可不一定是减肥成功了,可能是身体在偷偷报警。
胃,总是被我们忽视,但它闹起脾气来,可不仅仅是胃疼那么简单。最近在门诊遇到不少患者,说自己“吃得不多,瘦得很快”,体检一查,问题出在胃上。体重突然下降,可不一定是减肥成功了,可能是身体在偷偷报警。
有些人总觉得“瘦点好看”,但如果你不是靠运动、饮食控制瘦下来的,反而吃了不长肉,反复腹胀、打嗝、没胃口,那就得当心了。胃黏膜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营养吸收,身体缺乏能量,就会慢慢消瘦。
尤其是那些原本胃口正常的人,突然开始厌食,饭吃两口就饱,甚至觉得吃饭变成负担,这背后多数和胃动力下降有关。胃的蠕动变慢,食物停留时间长,人自然也没啥食欲。
长期这样下去,不只是吃不下的问题,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一连串的代谢紊乱。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结果一查发现已经消瘦得不健康了。
如果你最近总觉得吃饭没劲、体重下降,建议尽早去医院做这三项检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营养代谢评估。这些检查信息量大,但操作并不复杂,能帮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胃的状况。
胃镜虽然听着吓人,但它是目前最直观了解胃黏膜状态的方式。胃炎、胃溃疡、息肉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很多都靠它发现。别怕做胃镜,怕的是问题没查出来。
再有就是幽门螺杆菌,这个在中国人的胃里“扎根”的微生物,感染率非常高。它不仅会引起胃炎、胃溃疡,长期存在还可能扰乱胃酸分泌平衡,影响营养消化吸收,让人越吃越瘦。
第三项是营养代谢评估。很多人不知道,身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比如铁、锌、维生素B12,会让胃的消化功能“掉线”。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常常不被重视,却是很多人乏力、易瘦的元凶。
不少人以为“胃不好就吃点清淡的”,每天粥汤配咸菜,结果把胃越养越差。胃其实是需要锻炼的,过度节食会让消化能力进一步下降,反而得不偿失。吃得太干净,有时候反而失去了本应摄入的营养。
再说回体重。很多人以为瘦就是健康,殊不知,体重指数过低(BMI
说个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常年便秘或腹泻,其实也是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肠道受胃功能影响很大,消化不彻底,排便自然紊乱,时间长了,营养吸收也跟着打折。
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假性肥胖”。人看着胖,其实是腹部胀气和水肿造成的。肚子鼓鼓的,但四肢瘦、脸色黄、没精神,这种情况往往和胃功能减退、代谢失衡有关。
如果你发现自己吃什么都不长肉,脸色越来越差,舌苔发白、口气重、早上起床没胃口,那就要提防是不是胃液分泌不足。胃液少,食物在胃里“泡着”,消化效率自然低。
平时总在外应酬、吃饭不规律、冷饮不离口的人,要特别留心。冷热刺激频繁,会让胃的神经调节变得迟钝。久而久之,胃就像“退休”了一样,提不起劲,自然干不好活。
再提醒一句,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会让胃肠道血流减少,蠕动减弱。别以为心理和胃没关系,压力大,胃最先受伤。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自然瘦”,其实不是天生吃不胖,而是胃肠蠕动异常导致营养没办法有效吸收。长期下去,身体的警报会一件件亮起来。
饮食方面,建议多吃一些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豆腐、鱼肉、米粥,搭配一些膳食纤维,不要一味追求轻食和低脂。胃已经虚了,再吃“空热量”食物,只会加重负担。
睡眠也不能忽视,睡眠紊乱会直接影响胃的修复能力。晚上11点之后,胃开始自我修复,常熬夜就等于不给它时间“维修”,胃自然越来越差。
平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温热液体,比如淡姜汤或小米粥,既能暖胃也能促消化。但别指望靠喝汤调理胃,关键是吃得对、吃得规律。
如果你有长期口干口苦的情况,可能是胃火上升或者胆液反流在作怪。不仅影响食欲,还容易破坏胃壁,造成慢性不适。
说到底,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变瘦。胃不好,是导致很多人悄悄变瘦的幕后推手。别总以为“瘦就是健康”,消瘦背后隐藏的胃功能问题,才是真正要担心的事。
该做的检查别拖,该看的医生别等。胃的毛病不是大问题,但拖着拖着,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三项关键检查,早点做,早点安心。
吃饭是件大事,不是凑合一下就完了。一个人吃不香、睡不好、瘦得快,十有八九和胃脱不了干系。身体的信号,不是拿来忽视的,是拿来正视的。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黄建始.胃肠功能紊乱与消瘦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2):971-974.
郭丽.胃黏膜损伤与体重变化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4):1920-1923.
陈志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营养吸收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6):379-382.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