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少数民族村寨试点建设长者食堂助餐点,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留守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是龙胜的一项创新尝试。县民政局为助餐点提供冰柜等设施设备,并引进爱心企业为助餐点提供免费微波炉和一定数量的免费餐食,老人就餐时,每餐按照各自的年龄、困难情况支付2—5元不等的管理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韦吉阳 于琳钰
“味道很好哦,一般饭前我还会来碗油茶。有了长者食堂,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爱心助餐点,侗族村民唐大爷满意地说道。
在少数民族村寨试点建设长者食堂助餐点,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留守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是龙胜的一项创新尝试。县民政局为助餐点提供冰柜等设施设备,并引进爱心企业为助餐点提供免费微波炉和一定数量的免费餐食,老人就餐时,每餐按照各自的年龄、困难情况支付2—5元不等的管理费、运营费即可就餐。通过“政府出一点、爱心企业赞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模式运营,实现了“助餐”向“助乐”延伸。目前,龙胜已在龙胜镇、乐江镇、三门镇、龙胜镇城南社区、平等镇广南侗族村寨、龙脊镇平安壮族村寨等成功建设6个长者食堂爱心助餐点,惠及1536名老人。
这是龙胜聚焦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的一个缩影。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龙胜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在全县开展“抓实学习教育 为群众办实事”行动,通过“开列清单、事前审核、张贴公示”等举措组织各乡镇、各单位结合职能职责,主动深入基层,用心用情解民忧,推动学习教育见实效。
办好“关键小事”,群众健康有保障
关注群众就医需求,龙胜将“未病先防、小病早治”的健康关口前移,把惠民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今年4月以来,龙胜累计开展送医下乡及各类义诊活动27次,惠及群众约2900人次,走访慰问患病困难群众30人;创新在县民族广场等地举办“中医夜市”活动5场,免费提供艾灸、推拿、茶饮、刮痧、耳穴、导引等6项特色服务,惠及市民320人次。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龙胜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办法,解民忧纾民困。为更好地改善群众就医体验,龙胜不断推出务实举措。聚焦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等各个就医环节,龙胜3家公立医院有针对性地对3项规定措施以及43项自选适宜措施进行优化提升。通过开展门诊环境优化、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门诊挂号措施优化、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院际调阅等工作,累计使57.86万人次受益,减免费用56.65万元。其中,乐江镇卫生院、龙脊中心卫生院还创新开设家庭病床服务,积极探索“医生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新型诊疗模式,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今年,县里对我们本土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给予了快递补贴政策,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产品销售的一大难题。”乐江镇返乡创业“新农人”冯远文高兴地说道。
为助力龙胜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龙胜印发了《龙胜各族自治县2025年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及优势农业产业品牌打造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奖补资金总额达1000万元。主要在现代设施农业能力提升项目、高山蔬菜提质扩面、县域农产品发货快递费、农产品品牌建设线下直销、农产品品牌建设参展参赛等方面进行奖补。
当前,百香果迎来丰收上市季。为确保百香果的品质和产量,县农业农村局聚焦种植户关心的栽培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从源头保障特色优质果品质量安全。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挂果量,大果数量较往年增加了20%。与此同时,龙胜创新成立“百香果产业联盟”,并组织成员加入电商协会,从产品包装、店铺搭建到直播带货技巧,全方位提升电商运营能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龙胜聚焦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共收集群众诉求1223条,已逐项办理解决产业路修复、上门送诊服务等各类诉求781条;实施龙胜镇第三小学、马堤至芙蓉公路改造工程等5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来源:桂林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