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财政如何担重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7:16 1

摘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五年过渡期,衔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在这一过程中,财政如何担当重任,为脱贫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的资金“给养”?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亮出“账本”。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五年过渡期,衔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在这一过程中,财政如何担当重任,为脱贫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的资金“给养”?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亮出“账本”。

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脱贫成果夯得更实

“坚持过渡期内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多渠道做好投入保障,切实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9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财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 在一般性转移支付方面,倾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财政部自2022年起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部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每年安排125亿元资金,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和原深度贫困地区。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中,2021—2025年分别安排100亿元、120亿元、120亿元、120亿元和120亿元,提升相关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财力保障能力。

在增加衔接资金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在脱贫攻坚战后及时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优化为衔接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规模从2021年的1565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1770亿元,五年累计达8505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3200亿元,增幅达60%。

“衔接资金在用途上,重点支持培育和壮大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以及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承认为,持续强化投入保障,构建起防返贫的坚固财政防线。

坚持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

王东伟表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持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门积极统筹各类资金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和群众加快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分配农业产业发展等资金时,通过考虑脱贫县因素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实施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2021—2025年全国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317亿元,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通过贴息政策累计引导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000多亿元,直接惠及农户超800万户次。

财政部门组织全国数十万家预算单位预留食堂食材采购份额,通过“832平台”累计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471.4亿元,带动300余万户农民增收。

在就业增收方面,分配就业补助资金时,将脱贫劳动力数量和就业情况、重点帮扶县数量作为分配因素,支持脱贫地区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支持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时,对西部地区及“三区三州”等脱贫地区实施更高补助标准。将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多方筹谋、多措并举,财政支持产业联农带农效果显著增强。基本上每个脱贫县培育了2—3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3/4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021—2024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分别为3145万人、3278万人、3397万人和3305万人,每年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四五’头三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50%。”张立承认为,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提升综合效益,是培育脱贫地区自身发展动能、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的基础。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财政培育脱贫地区产业优势始终坚持全产业链思维,支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自身发展动能更足、脱贫群众收入更稳。”王东伟表示,“十四五”以来,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40%,2024年达到17522元,年均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坚持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渡期以来,脱贫地区农村公路面貌日益改善,“四好农村路”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乡乡通5G,打通了经济发展“大动脉”;医疗费用等负担持续减轻,脱贫群众民生保障有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饮水保障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赶上,民生保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这背后,同样有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撑。

在巩固生态脱贫成果方面,2021—2025年通过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累计安排196亿元,支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为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1.1万亿元;为支持各地做好困难群众分层分类医疗救助,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同期累计下达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510亿元;为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累计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7亿元……

张立承认为,“十四五”时期,各级财政持续关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民生保障问题,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聚焦脱贫地区民生保障的薄弱环节,构建起坚固的防返贫网络,努力提升过渡期内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财政部相关部门表示,今年是过渡期收官之年,要继续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完成好过渡期收官任务,并谋划好过渡期后的常态化帮扶工作,包括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积极配合中央农办做好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纲领性文件的修改完善,聚焦财政牵头的配套帮扶政策,尽快提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调整优化方案。同时,积极配合行业部门完善相关行业帮扶政策,为明年平稳有序转入常态化帮扶做好准备。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完成过渡期收官任务,谋划好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工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王东伟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