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露之变看人性:一个局为什么会败在“自己人”手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17:10 1

摘要:如果你对“人性”还有什么美好幻想,不妨去读一读唐朝的“甘露之变”。

文 / 吴钩随笔

如果你对“人性”还有什么美好幻想,不妨去读一读唐朝的“甘露之变”。

这场号称欲除权宦、重振朝纲的宫廷政变,起点光明磊落、计划周密,皇帝亲自支持,忠臣亲自操刀,却最终以全军覆没、血流成河告终,连发动者本人都被挫骨扬灰。

可怕的不是敌人强,而是——自己人心不齐。

一场失败,足以照见人性的复杂。

故事背景很简单:

中晚唐时期,宦官专权已成痼疾,朝廷大事由权宦拍板,皇帝几成摆设。

唐文宗心有不甘,遂秘密联络心腹李训郑注,谋划剿灭宦官势力核心人物——仇士良。

他们本是宦官派进宫的“卧底”,却在皇帝身边久了,开始生出忠心,转身为助力除宦的“暗棋”。

计划原本清晰:由将领韩约伏兵,诱宦官出宫,趁机斩首,一举铲除。

然而

计划败在了“人性”二字上。

李训与郑注,表面是亲密盟友,实则暗地角力。他们各怀私心、争功诿过,甚至在行动前夕还因“谁主导此策”起了冲突,错失在河边伏杀仇士良的绝佳时机。

将领韩约本是关键一子,却因感受到上层内讧、士气不稳,在行动中底气不足,临阵犹疑,反露马脚。

仇士良察觉有异,立即反扑,调宦官军围宫,反将李训、郑注满门抄斩,韩约也一并处死。

从此,唐文宗成了彻底的傀儡,甘露之变宣告失败,朝堂气数尽失。

你以为失败是因为敌人太强?不,是因为自己人没拧成一股绳。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可这五个字的前提是:利益一致、心念一致。

李训郑注若能彼此信任,韩约若能全力以赴,即便仇士良狡猾,也未必不可一战。

但“猜忌”一出,“迟疑”便生;“争功”一起,“失败”便近。

一件事最怕的不是敌人反对,而是队友内耗。

你以为这只是宫廷往事?

其实,我们每天都活在“微型甘露之变”中。

1)职场里:

老板拍板要打翻身仗,团队成员却在抢主导权,执行时各走各路,最后反而被竞对反杀。

2)合伙创业:

最初同仇敌忾,一到分钱、定方向、要控制,马上互挖墙角、阳奉阴违,项目烂尾。

3)朋友交往:

本来可以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结果一个情绪、一句埋怨、一点面子,就把人心搅散。

真正毁掉局势的,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部撕裂。

韩约临阵怯战,是因为他感受到“上面不团结”;
郑注李训暗中角力,是因为谁都想当“救世主”。

这种心态,在大事面前就是慢性自杀

所以

成事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集体意志”;才华再高,也架不住彼此怀疑;计划再好,一旦人心离散,也不过纸上谈兵。

真正靠谱的团队,是可以吵架,但不能分心;可以争论,但不能分裂。

甘露之变失败之后,文宗彻底沉默,大唐再无中兴可能。

这不仅是一次失败的政变,更是一面照妖镜:

照见了人性的浮躁、合作的脆弱、算计的代价。

愿你我在每一次合作、共事、交往中,都记得这条底线:

别在该齐心协力的时候,起了分功的心;
别在该全力冲锋的时候,露了观望的气。

来源:吴钩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