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已成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唯一的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挥中俄教育合作重要平台纽带作用,挖掘中俄优质教育资源,聚焦“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这一科普重点工程,探索“高层次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张红霞
目前,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已成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唯一的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挥中俄教育合作重要平台纽带作用,挖掘中俄优质教育资源,聚焦“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这一科普重点工程,探索“高层次人才领衔、三校科研平台支撑、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三位一体科普教育协同工作机制,以课程体系、品牌活动为载体,打造突出中俄特色、开放合作的科普新平台,赋能城市科学素质提升。
中俄院士领衔
打造国际化的科普教育导师团
从勾股定理的古典智慧到航天探月器的精密设计,从17世纪旋轮线的数学探索到现代火车车轮的创新构造,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学校计算数学与控制系主任伊利英·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以“我们身边的数学”为主题,在多所中学讲授生动的数学科普课,吸引千余名中学生参与。
学校建设有22名中俄院士领衔的100余名教师及科研人员组成的科普教育导师团队。他们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紧扣科技前沿、放眼国际的科普讲座,包含“Smart Sensing Towards Ubiquitous Healthcare”“人工智能助力计算机听说读写画”“数学与AI”等,让同学们在关注科学前沿动态,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
三校科研赋能
建设汇聚科技前沿的科普实践平台
学校创新性成立莫大-北理工-深北莫应用数学、生物信息学三校联合科研中心,推进建设化学与材料科学、放射化学与放射生态学、现代生物学前沿科学联合科研中心,设立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等8个科创平台,以及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深港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社科平台,“4中心、8平台”已纳入《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这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平台,配备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互动式体验装置等,不仅服务于学校科学研究,也为科普教育开辟了全新的实践空间,提供了高质量、立体化的科普资源供给,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创新的力量。
多元文化交融
培育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文化素养
深北莫校长李和章在2022年深圳市成人礼活动中寄语深圳青年学子要“修心明志,丰盈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文化为魂,深入实施中俄文化融汇互鉴工程。设立马院、语言系、俄语中心、汉语中心、艺术中心等,开设俄语、汉语言、舞蹈、绘画等文学和艺术类专业,培育千言合唱团、故笙汉服社、水木石书法和中俄文化交流社等37个学生社团。
开展中俄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中俄艺术之夜、中俄情晚会、中俄文化集市等活动,连续四年以“印象俄罗斯”为主题成为文博会唯一高校分会场。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中俄青年合唱文化节,来自深圳技术大学、萍乡实验学校、深北莫附属溪涌小学等9所大中小学生同台,用中俄双语唱响友谊之歌,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生动范例。
打造中俄特色的校园文化场域。常设“中共六大”党史教育展、“恰同学少年”留苏百年展、“红色传奇”李强事迹展等红色主题展,“俄罗斯油画”“普希金之秋”等艺术展,定期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俄罗斯文化等相关主题展览进校园,如中俄海洋文化展览、《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等。打造“深北莫之星”地标性建筑,规划建设以中国杰出教育家徐特立,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命名的花园,校园获中国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
突出全球胜任力的课程体系
——“丝路少年”训练营“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学校聚焦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机动装备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合作,汇聚学校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俄语教学团队等的智慧与力量,围绕智能创造力、跨文化交际力、家国精神力和自主成长力等4大方向,打造20余门课程。
截至目前,学校已成功举办9期“丝路少年”训练营,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名中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对青少年“知识+实践+视野+情怀+素养”的一站式科普赋能。
融学术、文化和科普于一体的品牌项目
——知识科学文化节
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促进两国科技交流,学校充分发挥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高地和重要平台优势,自2022年起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大学,共同举办知识科学文化节。每年9月至10月,学校围绕科学相关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分层次、分类别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艺术表演及科普教育活动,形成一个融学术性、文化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品牌项目。作为知识科学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无界”开放周面向公众开放,策划多场趣味“科学秀”、互动式“大师班”、专题讲座等科普活动,打造了一个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普“大课堂”。
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已累计举办500余场活动,吸引了包括40余名中俄院士在内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线上线下关注人数突破70万人次。2023年,深圳市、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三方代表同台启动开幕式;2024年,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切尔内申科发来贺信,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与殷切期望。如今,知识科学文化节规模逐年扩大,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为中俄人文交流与科技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引进国外优秀科普成果”越来越成为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面向未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持续发挥“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高地和重要平台”优势,聚焦“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工程,在打造中俄特色、开放合作的科普教育新平台中,为赋能城市科学素质提升贡献深北莫方案!
来源:读创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