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键路径: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中活动持续时间之和最大的路径。总工期: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自由时差:后续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工期压缩:
一、进度类考点总结
画图方法:正推法:计算最早开始时间,取最大值。
逆推法:计算最迟完成时间,取最小值。
关键路径: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中活动持续时间之和最大的路径。总工期: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自由时差:后续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工期压缩:压缩关键路径上的活动。
注意关键路径变化的问题。
画图方法:掌握。关键路径:持续时间最长的路径或没有波形线的路径。总时差:通过计算波形线长度和最小值。自由时差:波形线长度。二、成本类考点总结
三个参数:PV(计划价值):按照计划截止目前应该完成的工作预算。EV(挣值):已完成任务的预算值。AC(实际成本):已完成任务的实际花费。四个指标:成本偏差(CV):CV = EV - AC0:成本节约进度偏差(SV):SV = EV - PV0:进度超前
成本绩效指数(CPI):CPI = EV / AC1:成本节约
进度绩效指数(SPI):SPI = EV / PV1:进度超前
完成尚需估算(ETC):非典型(纠偏):ETC = BAC - EV典型(不纠偏):ETC = (BAC - EV) / CPI完成时估算(EAC):非典型(纠偏):EAC = AC + ETC典型(不纠偏):EAC = BAC / 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基于BAC:TCPI = (BAC - EV) / (BAC - AC)
基于EAC:TCPI = (BAC - EV) / (EAC - AC)
公式:TCPI = 剩余工作 / 剩余资金。
以上内容涵盖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核心考点,包括PERT三点估算、关键路径法、挣值管理、工期压缩、预测技术等。掌握这些公式和方法,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快速解决相关计算题。
三、、记忆技巧与计算公式优化整理
记忆技巧在记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时,采用联想记忆和反复默写是两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联想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情景或图像联系起来,从而加深记忆;反复默写则通过重复强化记忆,确保知识点的长期留存。以下是针对进度和成本管理中关键公式的记忆技巧:
公式缩写与理解偏差分析进度偏差(SV - Schedule Variance)公式:SV = EV - PV解释:进度偏差通过比较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值(EV)与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值(PV)来衡量项目的进度状态。结果解读:SV > 0:项目进度超前。
SV
应用场景:SV用于识别项目是否按计划推进,帮助项目经理及时调整进度安排。成本偏差(CV - Cost Variance)公式:CV = EV - AC解释:成本偏差通过比较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值(EV)与实际花费的成本(AC)来衡量项目的成本状态。结果解读:CV > 0:项目在成本上节约。
CV
应用场景:CV用于监控项目成本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帮助财务团队进行成本控制。进度绩效指数(SPI - 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公式:SPI = EV / PV解释:SPI反映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率,是衡量进度效率的关键指标。结果解读:SPI = 1: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持平。
SPI > 1:进度超前。
SPI
应用场景:SPI用于评估项目进度的整体效率,帮助团队优化资源分配。成本绩效指数(CPI - Cost Performance Index)公式:CPI = EV / AC解释:CPI反映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率,是衡量成本效率的核心指标。结果解读:CPI = 1:资金使用效率正常。
CPI > 1:成本节约,资金使用效率高。
CPI
应用场景:CPI用于评估项目成本的整体效率,帮助财务团队进行成本优化。通过联想记忆和反复默写,结合对公式缩写和计算逻辑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对进度和成本管理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偏差分析和绩效指数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不仅帮助监控项目的当前状态,还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掌握这些公式和指标,能够使项目管理者在进度和成本控制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
来源:丹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