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一男子私自进入问界厂区拍摄未发布的问界m9内饰照片,并在网上传播。经法院审理后,该男子被判侵权,并赔偿问界25万元。
据人民法院报报道,2023年,一男子私自进入问界厂区拍摄未发布的问界m9内饰照片,并在网上传播。经法院审理后,该男子被判侵权,并赔偿问界25万元。
目前,男子已经交付了25万元赔款。
根据报道,2023年7月11日,网络平台上一段关于问界M9的视频,拍摄地点就在厂区内部。
“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发现“谍照后,车企马上向平台反映情况,发布者陈某很快删除了视频。
据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回忆,2023年7月6日,他们在厂区发现一名男子正在用手机拍摄问界M9。
工作人员制止了拍摄者,告诉他这些都是涉密的,并要求其赶紧删掉。男子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将拍摄内容删除后离开了。
这名拍摄男子就是陈某,回到家中后,从手机回收站恢复了数据,并制作成视频对外发布。
“‘谍照’暴露了问界M9的门板、方向盘、副仪表台、空调系统等内饰设计。内饰泄露导致消费者新鲜感丧失,扰乱了新车发布计划,如果试验车与交付车辆有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负面评价……”为此,赛力斯公司主张以上设计构成商业秘密。
之后,赛力斯公司将陈某起诉至重庆一中院,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法庭上,双方争议的焦点有两方面:一是拍摄的内饰设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
陈某辩称,拍摄的内饰和已上市其他车型内饰高度相似,不应认定为商业秘密。“我只拍摄了车辆内饰结构、部件的简单组合,未涉及核心技术,不具备商业价值。”
陈某辩解道,“他们管理有疏漏,我是自由出入的,虽然样车覆盖有伪装车衣,但通过车窗可以拍到车辆内饰,并未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拍摄不应该构成侵权。”
二是陈某拍摄并发布到网上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厂区内部是封闭式管理,陈某是怎么进去的呢?”该案承办法官逐帧查看了车企提供的监控视频。原来,当天车企员工正在体检,停车场和厂区之间封闭的栅栏被临时打开了一个小口子,方便员工通行。陈某从正门进入被工作人员拒绝并要求离开后,又趁机从栅栏处溜了进去。
最后,法院依法认定案涉内饰设计构成商业秘密,陈某明知赛力斯公司采取封闭厂区、伪装车衣等保密措施,仍对未上市车辆进行拍摄,在被要求删除拍摄内容后,又将其恢复并发布到网络,明显具备不正当性。
“法律不应要求权利人采取削弱其活动能力或者超出一般预期的措施来维持信息的秘密性,只要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泄密即可。”法官说,“企业和个人都应当遵循诚信、友善的基本原则,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边界,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025年1月13日,陈某被判侵权,向赛力斯公司赔偿25万余元。判决后,陈某迅速兑付了全部赔偿款。
今年5月22日,赛力斯公司发来感谢信。感谢信表示:“法院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了稳定环境,充分彰显了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导向,是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力体现。”
据电驹小编了解,在汽车行业,拍摄汽车底谍照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
有的车企为了增加新车曝光度,故意将车辆的外观或者内饰分批发布出来,俗称谍照,扩大传播效果。
但是也有一些新车谍照,是消费者私自拍摄的,并没有获得车企允许。
上述案例,应该是汽车圈内拍摄谍照被判侵权和赔款的典型案例。
小米汽车上市之前,也有媒体因为提前暴露了小米汽车的外观照片,结果被拘留。
今后各位汽车爱好者和自媒体,在拍摄新车谍照的时候也要当心了,避免侵犯车企商业机密和赔款。
来源:电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