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说第二年会因为河道淤泥泛上来,土地会很肥沃,会是一个丰收年。可1955年鼠患猖獗,为了应对鼠患,身为安徽常务副省长的张恺帆经过视察后,批专项资金灭鼠患,打死1只奖励1分钱。为此,批3万块钱专项资金。
1954年,因梅雨天气,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受到很大影响。其中,安徽省华阳河地区分洪,无为大堤溃决,使得不少田地被淹没。
按说第二年会因为河道淤泥泛上来,土地会很肥沃,会是一个丰收年。可1955年鼠患猖獗,为了应对鼠患,身为安徽常务副省长的张恺帆经过视察后,批专项资金灭鼠患,打死1只奖励1分钱。为此,批3万块钱专项资金。
我们知道洪涝灾害发生后,鼠类的原有栖息环境被破坏,出于本能避险,会到安全的区域迁移并聚集,进入人类生活区,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给人类,像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
无论是发生哪一种都是人类的灾难,而且那时候的医疗条件落后,如果不及时防患,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要做到防患,也要对应如何快速消灭鼠患。
身为安徽常委副省长的张恺帆到鼠患最严重的地方视察,他回忆说,江南的老鼠黑压压地泅水到江北来,遍地都是老鼠,随便一竿子打下去就能打死五六只。为此,也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最终认为有偿灭鼠效果会立竿见影。
他宣传打死一只鼠可以奖励1分钱,交鼠尾领钱。
按照一般来说,公益灭鼠也是可以的,为何不这样做呢?
公益灭鼠大家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拉锯时间太久,这事情可干可不干,这样并不利于灭鼠患。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需要奖励机制,这才能产生动力。
因此,1只一分钱,100只1块钱,或许现在的人并不以为然,就是一块钱一只也不干,认为与劳动不成比例。五十年代的1分钱购买力,还是有的,五六十年代的很多生活所需都是几毛钱一斤。像张恺帆的报告里写到一竿子可以打死五六只老鼠,如果灭鼠一天就可以消灭很多。
下拨3万块钱可以灭掉300万只老鼠,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需要更多人来参与进来。当第一书记曾希圣听到这个灭鼠的办法后,表示支持,而且又拨2万元过来,等于5万块。如果以钱数衡量,就灭鼠五百万只,实际上当然不止此数。最后因为在奖励措施下,鼠患也很快就被消灭。
来源:吧唧分社